爱国情怀的古今诗文
爱国情怀的古今诗文如下所示: 1、出塞 徐锡麟〔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2、扬子江 文天祥 〔宋代〕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 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远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3、自题小像 鲁迅〔近现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 我的心没有办法逃避这(神秘隐匿的)箭矢刺射所带来的痛,因为我的国家正在遭受着灾难。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4、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有如下: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渡易水歌》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有如下: 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渡易水歌》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词有哪些
爱国情怀的古代诗句: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2.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5.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7.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9.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10.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1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李商隐《陈后宫》 14.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5.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17.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8.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19.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出塞曲》【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7、《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8、《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9、《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0、《出塞曲》【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有哪些?
抒发爱国情怀的古诗如下: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翻译: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2、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翻译:手拿宝剑,平定万里江山;四海一家,共享道德的涵养。 3、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代徐锡麟《出塞》 翻译: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翻译: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翻译: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表达家国情怀的古诗
一、《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南园十三首》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四、《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五、《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六、《己亥岁感事》(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七、《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八、《满江红·写怀》(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七绝圣手王昌龄《出塞》将家国情怀尽行彰显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在《诗经》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渐渐之石,维其卒矣”,以地形变化渲染山高水长、风雨交加的征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战士们行军的艰难劳苦、作战的危险紧张,以及他们义无反顾的悲壮心情。《诗经·邶风》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短短四句,使战友们在战场上相互约定“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相互立下誓言,手牵手,同赴战场共生死”的浓厚情谊跃然纸上。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作品表现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比的忠贞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殇》则通过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勇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秦统一六国后,中原进入大一统时代。但边塞之患、卫国之心却一直牵动着志士仁人。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发了期待着猛士守卫疆土的忧患。《汉书》当中记载了大将霍去病在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要给他建造府第,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诗圣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爱国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落,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家人情况,充满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句。 唐朝时期,战乱频繁,边疆条件艰苦,但戍边将士精忠报国,壮志雄心,让人振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表现了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破阵子》,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希望力挽狂澜、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爱国激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陆游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冷的被子里写下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中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出报效国家、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作《诉衷情》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之美。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这首《过零丁洋》概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高表现,名垂千古,光耀史册!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首《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这首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写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盼望抗倭斗争能够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民族的赤诚,自己有一腔抗倭报国的热血,又蕴含了对家国的忠贞。《石灰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家国情怀的古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唐 ·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 杜甫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唐 · 戴叔伦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明 · 戚继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晚望》唐 · 高蟾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月儿弯弯照九州》宋 · 佚名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宋 · 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 · 文天祥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咏牡丹》宋 · 陈与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 杜甫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清 · 黄遵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近代 · 鲁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唐 · 杜甫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清 · 龚自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唐 · 王昌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宋 · 李清照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唐 · 王昌龄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南安军》宋 · 文天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 ·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 · 陆游 ……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李益《塞下曲》 9.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10.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示僧》 1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1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七绝圣手王昌龄《出塞》将家国情怀尽行彰显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家国情怀在《诗经》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渐渐之石,维其卒矣”,以地形变化渲染山高水长、风雨交加的征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战士们行军的艰难劳苦、作战的危险紧张,以及他们义无反顾的悲壮心情。《诗经·邶风》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短短四句,使战友们在战场上相互约定“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相互立下誓言,手牵手,同赴战场共生死”的浓厚情谊跃然纸上。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作品表现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比的忠贞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九歌·国殇》则通过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勇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 秦统一六国后,中原进入大一统时代。但边塞之患、卫国之心却一直牵动着志士仁人。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写下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抒发了期待着猛士守卫疆土的忧患。《汉书》当中记载了大将霍去病在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要给他建造府第,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诗圣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爱国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落,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家人情况,充满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句。 唐朝时期,战乱频繁,边疆条件艰苦,但戍边将士精忠报国,壮志雄心,让人振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出塞》表现了广大将士为国戍边的悲壮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破阵子》,通过对军旅生活的几个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希望力挽狂澜、恢复祖国河山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慨。《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爱国激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陆游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冷的被子里写下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中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更是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出报效国家、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作《诉衷情》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之美。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这首《过零丁洋》概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高表现,名垂千古,光耀史册!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首《望阙台》是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这首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暗写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作者盼望抗倭斗争能够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既表达了对民族的赤诚,自己有一腔抗倭报国的热血,又蕴含了对家国的忠贞。《石灰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家国情怀的古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唐 ·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 杜甫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唐 · 戴叔伦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明 · 戚继光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晚望》唐 · 高蟾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月儿弯弯照九州》宋 · 佚名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宋 · 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 · 文天祥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咏牡丹》宋 · 陈与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 杜甫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清 · 黄遵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近代 · 鲁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唐 · 杜甫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清 · 龚自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唐 · 王昌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宋 · 李清照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唐 · 王昌龄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南安军》宋 · 文天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 ·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宋 · 陆游 ……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李益《塞下曲》 9.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10.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示僧》 1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1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爱国情怀的古典诗词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易水歌》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5.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莫遣只轮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 ——李益《塞下曲》 9.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10.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2.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示僧》 1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4.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15.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16.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王昌龄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叫七绝圣手,这也足见得,他的七绝诗有多高妙。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边疆是一个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这里的战事自古以来一直从未曾间歇过。诗人是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卫青、李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力挽狂澜,震慑匈奴,能让匈奴丧胆畏惧,保大唐边境黎民百姓的一方平安啊!这首诗写得非常有画面感,从古到今慢慢拉近,像一个电影镜头一样,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激昂壮阔,也充满了满腔的期待与希望。 而诗圣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这首诗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可见其地位之高。而王昌龄也有一个非常响亮的绰号,叫七绝圣手,这也足见得,他的七绝诗有多高妙。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个画面,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边疆是一个民族聚居融合的地方,这里的战事自古以来一直从未曾间歇过。诗人是多么希望能有像当年卫青、李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力挽狂澜,震慑匈奴,能让匈奴丧胆畏惧,保大唐边境黎民百姓的一方平安啊!这首诗写得非常有画面感,从古到今慢慢拉近,像一个电影镜头一样,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激昂壮阔,也充满了满腔的期待与希望。 而诗圣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