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使命指的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牢记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锤炼党性,涵养内心的大格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立足岗位争作贡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守好人生的初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眼前与长远的统一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葆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本色,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1、要坚持人民立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2、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贯主张。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保持对党的忠诚心。 3、要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既要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积极主动进行谋划,解放思想、凝聚合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用务实的作风创造出业绩,练就立得住、过得硬的本领。 扩展资料 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具体方法: 1、要紧密围绕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求,开动脑筋,实施布局,切实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做实文章。 2、要把握好当今青年人的“三观”思想脉搏,针对当代青年人特点和兴趣点,精心设计好适合于青年人思想需求的思政课内容。 3、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知识,转换成知识竞赛类题型,让同学们体验到思政课的趣味性、竞争性,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新时代如何更好践行初心和使命
1、要坚持人民立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3、要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再伟大的事业,也要从脚下出发。 扩展资料 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一、以“律”为根本,青年干部要有敢担当的思想觉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上不乏所谓“政界厚黑学”“官场哲学”的错误性言论,之所以这样的言论会在群众中露头,是因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固有印象还在作怪。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不仅要避免被此类“哲学”所污染,更要以勤政廉政的姿态扭转群众对公职群体的错误认识,帮助群众刷新定义。 二、以“学”为先导,青年干部要有能担当的工作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回望中华民族从风雨飘摇中走出来的血泪史,封闭阻塞就会落后,止步不前就要挨打。学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立身之本强国之基,对于个人而言更是取人长补己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想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时代前沿,学习已成为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必选项。 三、以“做”为动力,青年干部要有善担当的创新格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创新是打造中国品牌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经济强国、智造大国的必然之路。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道路依旧十分艰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国的创新事业还有很一段路要走。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新时代如何更好践行初心和使命?
1、要坚持人民立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3、要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再伟大的事业,也要从脚下出发。 扩展资料 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一、以“律”为根本,青年干部要有敢担当的思想觉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上不乏所谓“政界厚黑学”“官场哲学”的错误性言论,之所以这样的言论会在群众中露头,是因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固有印象还在作怪。新时代青年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不仅要避免被此类“哲学”所污染,更要以勤政廉政的姿态扭转群众对公职群体的错误认识,帮助群众刷新定义。 二、以“学”为先导,青年干部要有能担当的工作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回望中华民族从风雨飘摇中走出来的血泪史,封闭阻塞就会落后,止步不前就要挨打。学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立身之本强国之基,对于个人而言更是取人长补己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重要途径。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想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时代前沿,学习已成为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必选项。 三、以“做”为动力,青年干部要有善担当的创新格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创新是打造中国品牌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经济强国、智造大国的必然之路。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道路依旧十分艰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国的创新事业还有很一段路要走。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网——新时代如何更好践行初心和使命?

初心使命是指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由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出的。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扩展资料: 背景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首次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升为大会的主题,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由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出的。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与现实反映。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就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扩展资料: 背景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首次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升为大会的主题,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其初心和使命?
1、奋起反抗、死如归的精神 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是极端困难的任务;没有奋起反抗的精神、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没有斗智斗勇的精神,断无成功的希望。 2、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样的一种奋斗精神,并在日后的革命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志,以建立理想社会为追求。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经过28年的奋斗,当直接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不忘初心,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看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继续矢志于追求理想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科学理念和长远眼光、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1、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坚持人民立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认识到的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最大的风险就是脱离群众。 2、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3、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再伟大的事业,也要从脚下出发。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无不体现了对“实干”的重视。 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1、奋起反抗、死如归的精神 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是极端困难的任务;没有奋起反抗的精神、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没有斗智斗勇的精神,断无成功的希望。 2、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样的一种奋斗精神,并在日后的革命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志,以建立理想社会为追求。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经过28年的奋斗,当直接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不忘初心,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看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继续矢志于追求理想的社会。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本原和建党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政党是阶级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中国共产党是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1-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第一阶段(1919~1927),“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瑞金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1~1945),“抗日战争” 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 1946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主要表现在有崇高的信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人类自由而奋斗的决心勇气,他们的这种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1、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坚持人民立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践行初心和使命,就要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认识到的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最大的风险就是脱离群众。 2、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一贯主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3、新时代践行初心和使命,要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担当作为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再伟大的事业,也要从脚下出发。从毛泽东同志号召“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到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无不体现了对“实干”的重视。 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1、奋起反抗、死如归的精神 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推翻“三座大山”,是极端困难的任务;没有奋起反抗的精神、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没有斗智斗勇的精神,断无成功的希望。 2、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样的一种奋斗精神,并在日后的革命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志,以建立理想社会为追求。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经过28年的奋斗,当直接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不忘初心,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看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继续矢志于追求理想的社会。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本原和建党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政党是阶级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中国共产党是践行初心与使命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1-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第一阶段(1919~1927),“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瑞金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1~1945),“抗日战争” 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四阶段(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 1946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归祖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主要表现在有崇高的信仰,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人类自由而奋斗的决心勇气,他们的这种精神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