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有哪些?
有如下这些: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学习数学的方法 1、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解题能力。要想会做数学题目,就要有大量的练习积累,知道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与方法,题目做多了就有手感了,再拿出类似的题目才会有解题思路。 2、其次是学会预习。解题思路不是直接就有的,也并非通过做几道简单的题目就能轻易获得,而是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出来的。因此,预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预习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提前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数学独立学习能力。 3、学数学必须多做题。理解了数学基本定义和知识点以后,就需要通过做对应习题去巩固知识,多做多练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数学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题、经历了实操过程能学会。 4、做完题要学会总结。对于做过的题型及做错的题目要善于进行分类总结,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要会分析,知道哪里容易出现问题,然后尽量去避免。同时在做题和总结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抓住考点去复习。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要点
人教版小学数字五年级的知识点,难点,易错点,我们都整理成集,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资源大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类资料,我拍改们都收集、归类并定期更新。欢迎有需求的家长、老师收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发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3、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4、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书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⑶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200张纸订成每本12张的本子,可以订成多少本?因为200÷16=16.66……,就是说,22张纸订成16本还余8章,根据题里的要求,12张纸才能订成一本,余下的8张纸不能订成有12张纸有本子,所以一共只能订成16本。即:200÷16=16.66……≈16(本)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7、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05 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9、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0、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1、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 1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15、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16、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我上五年级时,我做了一套卷纸叫《期末测试100分》那里的题全是好题,就因为我做了它,所以考试考得好!
自己从书上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发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3、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4、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书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6、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⑶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不需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200张纸订成每本12张的本子,可以订成多少本?因为200÷16=16.66……,就是说,22张纸订成16本还余8章,根据题里的要求,12张纸才能订成一本,余下的8张纸不能订成有12张纸有本子,所以一共只能订成16本。即:200÷16=16.66……≈16(本)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7、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05 8、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9、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0、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1、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1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 1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14、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15、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16、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我上五年级时,我做了一套卷纸叫《期末测试100分》那里的题全是好题,就因为我做了它,所以考试考得好!
自己从书上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数字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我们已收集整理成集,请查收。希望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语文、英语、数字、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等》百度网盘资源大全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对于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各科各类资料,我拍改们都收集、归类并定期更新。欢迎有需求的家长、老师收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 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054001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位1 30 52 11 9 7 8 0 3 0 1 0 0 19河北省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 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054001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 35、身份证码: 18位1 30 52 11 9 7 8 0 3 0 1 0 0 19河北省邢台市 邢台县 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 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图文讲解 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再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 (常用) ;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 或 (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 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加法交换律 0.75+9.8+0.25 = 0.75+0.25+9.8 = 1+9.8 = 10.8 加法结合律 48.5+0.4+0.6 =48.5+(0.4+0.6) =48.5+1 =49.5 乘法交换律: 2.5×5.6×0.4 = 2.5×0.4×5.6 = 1×5.6 = 5.6 乘法结合律: 99×12.5×0.8 = 99×(12.5×0.8) = 99×10 = 990 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6.5+0.28+3.5+0.72 =(6.5+3.5)+(0.28+0.72) =10+1 =11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2.5×1.25×0.4×0.8 =(2.5×0.4)×(1.25×0.8 ) = 1×1 =1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 1.35×12-1.35×2 = 1.35×(12-2) = 1.35×10 = 13.5 95.5÷1.6-15.5÷1.6 =(95.5-15.5)÷1.6 = 80÷1.6 = 50 乘法分配律(添项) 99×25.6+25.6 = 99×25.6+25.6 ×1 = 25.6 ×( 99+1) = 25.6×100 = 2560 3.5×8 + 3.5×3-3.5 = 3.5×8 + 3.5×3-3.5×1 = 3.5×8 + 3.5×3-3.5×1 = 3.5×(8 + 3-1) = 3.5×10 = 35 数字换加法 4.5×102 = 4.5×(100+2) = 4.5×100+4.5×2 = 450+9 = 459 数字换减法 99×2.6 = (100-1)×2.6 = 100×2.6-1×2.6 = 260-2.6 = 257.4 数字换乘法 5.6×125 =(0.7×8)×125 = 0.7×(8×125) = 0.7×1000 = 700 连减的性质: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2、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1的因数只有1,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都是它本身。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新颖实用 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教改思路和成果的精华,博采众长。独树一帜。试题融新颖性与典型性为一体,部分题目突出探究性,以使学生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对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在参考答案中对题目给出了详尽解析。 本丛书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同步配套 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每册试卷包括课课(节节)练习卷、单元训练卷、期中检测卷、期末检测卷以及试题解析与参考答案,与相配套的教材内容紧密同步。 练习轻松 使学生每天只需较短时间就可全面检测当天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达到减轻负担、提高兴趣的目的。 寓教于乐 每份试卷选题精要、典型,注重试题内容本身的思想内涵、趣味性、实用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年级上册数学书的知识点
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新颖实用 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教改思路和成果的精华,博采众长。独树一帜。试题融新颖性与典型性为一体,部分题目突出探究性,以使学生适应新课改背景下对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在参考答案中对题目给出了详尽解析。 本丛书具备以下四大特点: 同步配套 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每册试卷包括课课(节节)练习卷、单元训练卷、期中检测卷、期末检测卷以及试题解析与参考答案,与相配套的教材内容紧密同步。 练习轻松 使学生每天只需较短时间就可全面检测当天的学习效果,从而真正达到减轻负担、提高兴趣的目的。 寓教于乐 每份试卷选题精要、典型,注重试题内容本身的思想内涵、趣味性、实用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年级上册数学书的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