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 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④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 前期:师夷长技以自强 后期:师夷长技以制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如下: 1、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2、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4、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5、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6、四大发明对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7、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8、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9、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10、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初中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整理好知识点,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历史必背重要 知识点 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了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初中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明朝末年,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清朝的闭关锁国: 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评价: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初中历史知识点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中历史考复习必备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