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怎么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四、自学课文。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五、指导看图。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口述。(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六、讲读课文。第一节.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2.指名朗读第一节。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第二节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2.指导看图。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5.学生口述。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学生练习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13.指导背诵。△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练习背诵。七、练习。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二、讲读课文。第三节.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2.指导看图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7.学生口述。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学生学习自己讲书。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第四节.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quot;你们想怎么像曲谱?……△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4.齐读第四节。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朗读全文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shan/76199.htm
因为是快乐读书屋里的略读课文,所以开始觉得只要抓住教材提出的导读问题就可以了。教材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燕子妈妈是怎样教小燕子学飞的呢?但当我读过课文后发现对燕子妈妈的描写寥寥数语:燕子妈妈在前面慢慢飞;燕子妈妈跟着他,也停在了树枝上;燕子妈妈一边喊,一边追了上去;燕子妈妈急忙飞过来,对小燕子说:"--"--我觉得这些语言没有说明妈妈教小燕子学飞的方法,倒是小燕子学飞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很生动。于是,我将问题擅自"篡改"为:小燕子是怎样学飞的?(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这样指导学生学习更加具体。我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发现"小燕子学飞"仿佛"学生学--"如果注意引导,相信对学生的思考和启发一定很多。于是我仔细挖掘教材,细读描写小燕子学飞的动作、语言,设计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审视小燕子的言行。同时能够对号入座,启迪自己的人生。 "小燕子听了,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不时地想:学会飞了该多好啊,我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学生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做了这样的回答:这是一只热爱学习的小燕子;这只小燕子特别想见见世面;是一只积极向上的小燕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我特别喜欢画画,当妈妈同意要给我报个画画班时我特别激动,跟小燕子一样;我看到别人会骑自行车特别羡慕,下决心要学会骑自行车,那时的心情和小燕子一样很激动--"小燕子学着妈妈的样子,紧紧跟在后面。""紧紧"可以看出小燕子在刚开始学习时很小心,很认真;很认真,很虚心地学习。我刚学骑自行车时害怕自己摔倒,小心翼翼的,还得让妈妈或爸爸帮我把着车把;我刚学舞蹈时也是特别认真,跟着老师。 师导:小燕子跟着妈妈在低空飞觉得不过瘾。
使用别的产品就是这么多钱也是一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游戏!你是否真的
因为是快乐读书屋里的略读课文,所以开始觉得只要抓住教材提出的导读问题就可以了。教材提出的问题是这样的:燕子妈妈是怎样教小燕子学飞的呢?但当我读过课文后发现对燕子妈妈的描写寥寥数语:燕子妈妈在前面慢慢飞;燕子妈妈跟着他,也停在了树枝上;燕子妈妈一边喊,一边追了上去;燕子妈妈急忙飞过来,对小燕子说:"--"--我觉得这些语言没有说明妈妈教小燕子学飞的方法,倒是小燕子学飞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很生动。于是,我将问题擅自"篡改"为:小燕子是怎样学飞的?(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这样指导学生学习更加具体。我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发现"小燕子学飞"仿佛"学生学--"如果注意引导,相信对学生的思考和启发一定很多。于是我仔细挖掘教材,细读描写小燕子学飞的动作、语言,设计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燕子?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审视小燕子的言行。同时能够对号入座,启迪自己的人生。 "小燕子听了,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不时地想:学会飞了该多好啊,我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学生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做了这样的回答:这是一只热爱学习的小燕子;这只小燕子特别想见见世面;是一只积极向上的小燕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我特别喜欢画画,当妈妈同意要给我报个画画班时我特别激动,跟小燕子一样;我看到别人会骑自行车特别羡慕,下决心要学会骑自行车,那时的心情和小燕子一样很激动--"小燕子学着妈妈的样子,紧紧跟在后面。""紧紧"可以看出小燕子在刚开始学习时很小心,很认真;很认真,很虚心地学习。我刚学骑自行车时害怕自己摔倒,小心翼翼的,还得让妈妈或爸爸帮我把着车把;我刚学舞蹈时也是特别认真,跟着老师。 师导:小燕子跟着妈妈在低空飞觉得不过瘾。
使用别的产品就是这么多钱也是一样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游戏!你是否真的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要敢于改变,勇于创新。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方帽子店》,指名学生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店呢?这些方帽子有人买吗?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题目中的“方帽子”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没出现过的,学生看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一开课,就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使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名读。 橱窗 不能改 奇怪 不舒服 碗 扣在头上 舒服 漂亮 香蕉形 圆筒形 各式各样 古董 ①齐读词语。 ②谁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组词串,分别围绕“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圆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这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只要把这三个内容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知道概括内容有法可循。 三、对比,呈现故事内容 1、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一家店。 (1)出示:“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①“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吗? ②他们做的是什么帽子呢? (2)出示:“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3)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家店吗? 2、这家店卖的方帽子,大家喜欢吗?默读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样的表现。 (1)出示:“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 ①这样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既然这样,那大人们为什么还戴着方帽子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④这些大人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2)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①孩子们喜欢的是什么帽子?你觉得这样的帽子好吗? ②“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帽子呢? ③这些孩子们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3)这些大人们宁愿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着做些改变。孩子们可不这样,他们动手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圆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大人和孩子吗? 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惊。” (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吃惊吗? (2)分角色朗读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对话。 (3)为什么方帽子店主人要让儿子把舒服的圆帽子丢掉呢? 4、后来,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16~20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从这句话中,你想还会有什么形状的呢? (3)出示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和“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 (4)在竞争中,圆帽子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1年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素质教育和语文素养教育,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学习方法指导。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大语文学习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大部分同学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高,字也写得不错,对语文兴趣浓厚。但亦有个别学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基础较为薄弱,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课程要求差距较大。这学期,我将本着“一个也不掉队”的精神,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总体分析: 纵览2021年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着重以学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单元分析:…… word版详细内容及进度表,请见百度文库:【原创】202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精品教案+同步练习
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四、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2、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3、让我们走入诗歌,感受“我”童年的快乐吧! 五、初读全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2、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生字,读生字。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碎”翘舌音“染 爽 ”,前鼻音“竿”,后鼻音“腾 浪”等。“蘑菇”在一起时,“菇”读轻声。 4、词语,读词语。 水墨画、染、绿 浪、花 溅、起 清爽、 打碎,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5、注意读准:前鼻音“溅”,后鼻音“爽”。(开火车读,齐读) 6、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7、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8、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六、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小组评比,说一说谁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2、读熟《溪边》。

三年级下册语文1课古诗三首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