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重点题型(六年级数学重点题型讲解视频)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数学这门学科,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其他学科也大都雷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6年级毕业考试数学重难知识点 行程问题 基本概念: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 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人教版学校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六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复习知识点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先找观测点; 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合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盘点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六年级数学小知识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倍数与约数 最大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公因数有有限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公倍数有无限个。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二、利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三、小数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3. 141414。 四、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 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五、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六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资粮。从而,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知识,哪怕是最可怕,最艰难的任何事,我们多有了力量去克服,有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向前走的勇气,勇往直前。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 6、比较两数的大小: ①利用数轴: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反思: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第三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 增 =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 :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 :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体积相差2/3Sh 题型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⑤等体积转换问题:一个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 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第四单元 比例 1、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8、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18、 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②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要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考试必备数学一到六年级的知识点 ★小升初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盘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鍏�骞寸骇涓婂唽鏁板�﹀繀鑰冮�樺瀷2021鏄�浠�涔�?

鍏�骞寸骇涓婂唽鏁板�﹀繀鑰冮�樺瀷鏈夐�夋嫨棰橈紝濉�绌洪�橈紝鍒ゆ柇棰橈紝瑙g瓟棰樸�� 鑰冭瘯鍐呭�癸細 澶у渾鍜屽皬鍦嗙殑鍗婂緞姣斿凡鐭ワ紝姹傚懆闀挎瘮鍜岄潰绉�姣斻�� 涓�涓�涓夎�掑舰锛岃�掑害搴︽暟姣斿凡鐭ワ紝姹傚悇瑙掑害鏁帮紝鎴栧垽鏂�鏄�浠�涔堜笁瑙掑舰銆� 宸茬煡鐢蹭箼鏃堕棿姣旓紝姹傚伐浣滄晥鐜囨瘮銆� 鐭ラ亾涓�涓�閲忓拰鍙︿竴涓�閲忎笌杩欎釜閲忕殑鍏崇郴锛屾眰浠栦滑閾呮潕鐨勫�硷紝鎴栬�呮�愰敭杩熸瘮銆� 鐩愭憾瑙e埌姘翠腑锛屾眰鐩愩�佹按鍜岀洂姘寸殑姣斻�� 鍒ゆ柇姝e弽姣斾緥鍏崇郴銆� 涓庡渾鐩稿叧鐨勫叕寮忥細 1銆佸渾闈㈢Н锛歋=蟺r²锛孲=蟺(d/2)²銆傦紙d涓虹洿寰勶紝r涓哄崐寰勶級銆� 2銆佸崐鍦嗙殑闈㈢Н锛歋鍗婂渾=(蟺r^2)/2銆傦紙r涓哄崐寰勶級銆� 3銆佷寒浜�鍦嗙幆闈㈢Н锛歋澶у渾-S灏忓渾=蟺(R^2-r^2)(R涓哄ぇ鍦嗗崐寰勶紝r涓哄皬鍦嗗崐寰�)銆� 4銆佸渾鐨勫懆闀匡細C=2蟺r鎴朿=蟺d銆傦紙d涓虹洿寰勶紝r涓哄崐寰勶級銆� 5銆佸崐鍦嗙殑鍛ㄩ暱锛歞+(蟺d)/2鎴栬�卍+蟺r銆傦紙d涓虹洿寰勶紝r涓哄崐寰勶級銆� 6銆佹墖褰㈡墍鍦ㄥ渾鐨勯潰绉�闄や互360鍐嶄箻浠ユ墖褰㈠渾蹇冭�掔殑瑙掑害n锛屽�備笅锛� S=n/360脳蟺r²銆� S=蟺r²脳L/2蟺r=Lr/2锛圠涓哄姬闀匡紝r涓烘墖褰㈠崐寰勶級銆�
鍏�骞寸骇涓婂唽鏁板�﹀繀鑰冮�樺瀷2021鏄�浠�涔�?

小学六年级最易考的数学题型汇总

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已经来到了小学生活的尾声,也是最关键的一年,能否吃透这一年所学的知识,将是你能否顺利融入初中学习的关键,也是我们是否能转到好的初中学校的关键。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梳理归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最易考的数学题型汇总 和差问题 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口诀】 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 差比问题 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口诀】 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便可求得。 先求一倍的量,12/(7-4)=4, 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年龄问题 例1:小军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 【口诀】 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 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 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 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和比问题 已知整体,求部分。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 【口诀】 家要众人合,分家有原则。 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该得的。 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 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例分别为2/9,3/9,4/9。 和乘以比例,则甲为27X2/9=6,乙为27X3/9=9,丙为27X4/9=12 鸡兔同笼问题 例:鸡免同笼,有头36,有脚120,求鸡兔数。 【口诀】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 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 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X2)/(4-2)=24 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鸡数=(4X36-120)/(4-2)=12 路程问题 【口诀】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1)相遇问题 例:甲乙两人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多少时间相遇? 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即甲乙走过的路程和恰好是两地的距离120千米。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即甲乙两人的总速度为两人的速度之和40+20=60(千米/小时),所以相遇的时间就为120/60=2(小时) (2)追及问题 例:姐弟二人从家里去镇上,姐姐步行速度为3千米/小时,先走2小时后,弟弟骑自行车出发速度6千米/小时,几时追上? 【口诀】 慢鸟要先飞,快的随后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时间就求对。 先走的路程:3X2=6(千米) 速度的差:6-3=3(千米/小时) 追上的时间:6/3=2(小时) 浓度问题 (1)加水稀释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 【口诀】 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便是加水量。 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 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 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 (2)加糖浓化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 【口诀】 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 糖水减糖水,求出便解题。 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 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 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再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 工程问题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 【口诀】 工程总量设为1,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 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众人的效率和。 1减去已经做的便是没有做的,没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 [1-(1/6+1/4)X2]/(1/6)=1(天) 植树问题 【口诀】 植树多少棵,要问路如何? 直的减去1,圆的是结果。 例1:在一条长为120米的马路上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直的,则植树为120/4-1=29(棵)。 例2:在一条长为120米的圆形花坛边植树,间距为4米,植树多少棵? 路是圆的,则植树为120/4=30(棵) 盈亏问题 【口诀】 全盈全亏,大的减去小的;一盈一亏,盈亏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结果就是分配的东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 一盈一亏,则公式为:(9+7)/(10-8)=8(人),相应桃子为8X10-9=71(个) 例2:士兵背子弹。每人45发则多680发;每人50发则多200发,多少士兵多少子弹? 全盈问题,则大的减去小的,即公式为:(680-200)/(50-45)=96(人),相应的子弹为96X50+200=5000(发)。 例3:学生发书。每人10本则差90本;每人8本则差8本,多少学生多少书? 全亏问题,则大的减去小,即公式为:(90-8)/(10-8)=41(人),相应书为41X10-90=320(本) 余数问题 例: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分针旋转1990圈后是几点钟? 【口诀】 余数有(N-1)个,最小的是1,的是(N-1)。 周期性变化时,不要看商,只要看余。 分析:分针旋转一圈是1小时,旋转24圈就是时针转1圈,也就是时针回到原位。1980/24的余数是22,所以相当于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分针向前旋转22个圈相当于时针向前走22个小时,时针向前走22小时,也相当于向后24-22=2个小时,即相当于时针向后拔了2小时。即时针相当于是18-2=16(点) 牛吃草问题 【口诀】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份数1,A头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几?M头N天的吃草量又是几?大的减去小的,除以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结果就是草的生长速率。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有的草量除以剩余的牛数就将需要的天数求知。 例:整个牧场上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快。27头牛6天可以把草吃完;23头牛9天也可以把草吃完。问21头多少天把草吃完。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设是1,则27头牛6天的吃草量是27X6=162,23头牛9天的吃草量是23X9=207; 大的减去小的,207-162=45;二者对应的天数的差值,是9-6=3(天),则草的生长速率是45/3=15(牛/天);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A头B天的吃草量减去B天乘以草的生长速率。 原有的草量=27X6-6X15=72(牛/天)。 将未知吃草量的牛分为两个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个数就是草的比率,这就是说将要求的21头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5头牛吃新生的草;剩下的21-15=6去吃原有的草, 所求的天数为:原有的草量/分配剩下的牛=72/6=12(天) 小学六年级最易考的数学题型汇总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考试必考选择题与各题型必考易考题汇总 ★高考数学最易失分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最易混淆知识点归纳 ★2020高三数学78个数学易错易混知识点与必考大题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及部分必考知识点 ★高三高考数学易混高频知识点 ★高考数学24个易失分知识点!切记!
小学六年级最易考的数学题型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