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目录(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的学生应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长期学习的重点,而这个习惯都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起来的。对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一、在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以往,有的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那里,带者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课堂学习效率。教学时间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即使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良好课堂秩序的一种保障,学生每次上完课后及时收拾好上节课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如课本、工具书、练习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并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这样既避免了课堂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柔韧性非常好,但同时也非常容易受到“冲击”。小学生在读写时如果坐姿不正确,久而久之,将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很有可能造成骨骼的变形,不利于身体保持平衡,出现驼背或肌肉疲劳等症状。为了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用一句话来提示学生,“坐如钟”一句简短的语言,能提醒学生及时改变不良的坐姿。我还经常告诉学生坐姿与自己的视力也密切相关。不正确的坐姿会造成眼睛的疲劳、使眼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视力的下降。不良坐姿也会影响自己将来身体美,不良坐姿还会影响将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信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均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重视学生书写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很差,这跟书写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书写姿势的培养。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如:坐时要端正,腰杆挺直,要求眼睛视线与水平面接近直角,距离在1厘米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脊椎正常发育,又做到了用眼卫生,书写时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书写习惯。除严格之外,还有一个反复强化持久要求的问题,只有反复不断地强化练习,才能使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所以书写习惯的培养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课堂上只要是提笔书写,我就让学生想口诀:书写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这样学生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记忆书写的正确姿势。长此以往,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然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锲而不舍,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还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是学生学习了混合运算之后,先后顺序搞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认真读题,抓住关键字眼,找出已知条件,认真分析,每道题至少读两遍,达到题意弄明白方可解答。 要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应用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不愿意检查,也不会检查。既然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欠缺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指导、多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使学生意识到认真检查的重要性,从而能坚持认真去做。 认真验算的习惯,很多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每次写完题之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为此以往很多老师采取批评的态度,但结果没有太大的改进。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正确的方法,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等书写清楚规范,竖式要写清楚,排列整齐,以便检查。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平时多引导、多检查、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解析1、计算要过关: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 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RH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与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与学习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计划精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有谁知道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具体目录

人教版 一、一年级(上册):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7、11~20各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的校园 10、总复习 二、一年级(下册):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7、认识时间 小小商店 8、找规律 9、统计 10、总复习 三、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我长高了 3、角的初步知识 4、表内乘法(一) 5、观察物体 6、表内乘法(二) 看一看 摆一摆 7、统计 8、数学广角 9、总复习 四、二年级(下册):1、解决问题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与变换 剪一剪 4、表内除法(二) 5、万以内数的认识 6、克与千克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有多重 8、统计 9、找规律 10、总复习 五、三年级(上册): 1、测量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四边形 4、有余数的除法 5、时、分、秒 填一填,说一说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分数的初步认识 8、可能性 9、数学广角 掷一掷 10、总复习 六、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 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 统计 4 年、月、日 制作年历 5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面积 7 小数的初步认识 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 9 数学广角 10 总复习 七、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2 角的度量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八、四年级 (下册):1 四则运算 2 位置与方向 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 三角形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 统计 8 数学广角 小管家 9 总复习 九、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 2 小数除法 3 观察物体 4 简易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 5 多边形的面积 6 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十、五年级(下册):1 图形的变换 2 因数与倍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统计 打电话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十一、六年级(上册):1. 位置 2. 分数乘法 3. 分数除法 4. 圆 确定起跑线 5. 百分数 6. 统计 合理存款 7. 数学广角 8. 总复习 十二、六年级(下册):1 负数 2 圆柱与圆锥3 比例4 统计 5 数学广角 6 整理与复习
一年级上册 1 数一数2 比一比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4 认识物体和图形5 分类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7 11~20各数的认识8 认识钟表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我们的校园10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1 位置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4 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5 认识人民币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 认识时间小小商店10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我长高了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5 观察物体6 表内乘法(二)看一看 摆一摆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1 解决问题2 表内除法(一)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4 表内除法(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有多重8 统计10 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1 测量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 四边形4 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9 数学广角掷一掷10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1 位置与方向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 统计4 年、月、日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7 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设计校园10 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1 大数的认识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3 三位数乘两位数4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1 四则运算2 位置与方向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营养午餐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 三角形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统计8 数学广角小管家9 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1 小数乘法2 小数除法3 观察物体4 简易方程量一量 找规律5 多边形的面积6 统计与可能性铺一铺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1 图形的变换2 因数与倍数3 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6 统计打电话8 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4 圆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6 统计合理存款8 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1 负数2 圆柱与圆锥3 比例自行车里的数学4 统计6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统计与概率(4)综合应用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你可以去 http://www.pep.com.cn/ 那里看一下,那里有很多个版本的。
http://www.pep.com.cn/
有谁知道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具体目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 四、2~6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 六、7~9表内乘法: 7~9的乘法口诀。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 排列、组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 上册目录 1.长度单位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米  用米量 认识线段 画线段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综合练习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 3.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的初步认识 锐角和钝角 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 4.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解决问题——惩罚和假发应用题的区别 整理和复习 5.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物体(练习课) 6.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综合练习(运用2~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用乘法解决问题 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 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 乘法竖式 用数学(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口诀表 整理和复习 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一) 认识时间(二)——用数学 认识时间(练习课) 8.数学广角——搭配(一) 排列 组合 9.总复习 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观察物体的复习 认识视角的复习
分版本: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第九单元《时、分、秒》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 第十二单元《期末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总复习,数学广角——搭配,认识时间,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一),角的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说到底,数学可以说只是一个工具,但对我们的影响又绝不仅仅是工具。学习数学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让我们养成更严谨的思考习惯。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