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书)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课文

《找春天》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作者是经绍珍,朗读人是梓君。课文讲述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寻找春天时的兴奋情景。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春天》课文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还可以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还“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 《找春天》教案 设计理念: “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课题实验旨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造条件,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细心观察、准确表达创造条件。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真正的通读当中去发展,去领悟,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自由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新字新词,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涵其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 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收集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绘图片的景色。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这些美丽的图片中,找到了什么季节呢?(生齐答:春天。)春天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陪伴小作者一同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活动,将学生带入美丽的春天之中,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识字情况,并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以互换师生角色来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识记生字,使学生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头脑中展现春天的画面。 2、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轻音乐中朗读课文。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配乐朗读中,创造想象的氛围。让春天的`样子展现在眼前,为学课文做了很好的辅垫。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师: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的、急切的、激动的)请你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读。 指名读本段,读后评价悟出应把“脱”、“冲”、“奔”重读才能更加体现出孩子们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请大家自由读第2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这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让人们发现她。可是细心的小朋友还是找到了她。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到她了?你知道吗?从书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边画、边读。)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指名分段读,让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孩子们在哪儿找到了春天?(学生读到一处,课件出示一处的画面。重点借助课件理解。打比方句子: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音符、春天的琴声。) 五、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⑴自由选择学习伙伴。⑵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⑶与伙伴交流学习体会。⑷有感情地朗读选择的内容。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相互评价。(师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学习第八自然段,孩子们找到了春天,他们多高兴呀!他们想告诉所有的人,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吧!(激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朗读后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我们( )了她。她在()上摇啊摇;她在()( )嘴里叫,在() ( )枝头笑…… 2、指导重读所填的词语,朗读感悟,体会春天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情趣。 六、拓展课文,强化 感受 同学们,文中的小作者从地下的小草,早开的一两朵野花,树木吐出的点点绿芽,解冻的小溪中找到了春天,春天是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充满生机,你还能从哪儿找到春天呢?说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进一步感悟春天的美好。 七、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你们的眼睛里……同学们,让我们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把教学推向**。 八、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课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词语盘点 【遮掩】 〖理解〗 ⑴遮蔽、遮盖。 ⑵掩饰(错误、缺点)。 〖搭配〗 遮掩道路,遮掩缺点,遮掩字迹,遮掩脚印;熟练地遮掩,笨拙地遮掩。 〖例句〗 ⑴猎人用树枝枯草把洞口遮掩起来。 ⑵事情已经发生了,遮掩实情是不行的。 【躲藏】 〖理解〗 把身体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 〖搭配〗 临时躲藏,及时躲藏;学会躲藏,迅速躲藏。 〖例句〗 这个躲藏到外地的罪犯被民警抓获了。 【音符】 〖理解〗 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 〖例句〗 七个音符可以组成不同的音乐,就像生活一样千变万化。 【解冻】 〖理解〗 冰冻的江河、土地融化。 〖例句〗 黄河已经解冻了,有关部门要注意冰棱造成的危害。 【近义词】 害羞──怕羞、害臊、羞愧 躲藏──躲避、隐藏 遮掩──遮蔽、掩盖 仔细──认真、细心、细致 寻找──寻求、搜寻 探出──伸出 【反义词】 嫩──老 害──利、益 躲藏──暴露 害羞──大方、自然 探出──缩进 遮掩──显现 仔细──马虎、粗心、大意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 en 不是 un)。 2、可采用以下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躲”、“探”。 ⑵随课文朗读分散认识“羞”、“嫩”。 ⑶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躲”、“触”、“鹊”。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等字的意思。也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但不要去照念或背字典上的解释。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 “探、躲”二字是本课新认读的生字,建议重点指导。指导写“躲”字,要注意提醒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探”字比较难写,除提手旁外,右半部分可以一笔一画地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此外,“溪”字右边比较复杂,也要作细致的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体朗读感悟。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一定会体会到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一定能感悟出“冲出、奔向”等词语蕴含的意思。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也可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可让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以“我的发现”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前找到的春天。然后老师可用课件显示不断找到春天的情景,最后形成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画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寻找柳枝嫩芽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⑴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⑵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认真________ 3、读读记记: 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⑵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⑶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4、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四、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课文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找春天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学会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词语盘点 【莫斯科】 前苏联的首都。 【当地】 本地。本课指莫斯科附近的那个地方。 【谈天】 闲谈,很随便地说话。 【往常】 过去的一段日子,过去的通常情况。 【亲自】 指自己直接去做。 【果然】 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合。 【惊讶】 吃惊,感到惊异。 【向导】 带路的人。 【近义词】 谈天──聊天 往常──平常 仔细──细心 往常──平常 惊讶──惊奇 可是──但是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生字,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 读音方面,注意“讶”读第四声,与“牙”的声调不同。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派”字右边不是“瓜”。 “敲”字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⑵写美观: “派”字右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写好看,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谈”字右边是个“炎”字,书写时应注意:上边一个火字的捺变成了点,由此可以给学生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众”等例外),一个字中不能存在两个捺,如果出现了两个捺,要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点。在总结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生字,如“淡、迷、食、双、林、这”等。“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一竖不要靠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建议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后再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⑴“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⑵“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⑶“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用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⑷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 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2、课后“读读想想”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常常”与“往常”两个词,要引导学生区分词义,学会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可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⑴放学后,他()到操场打球。 ⑵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得到老师的表扬。 ⑶我们学校的校车()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由一个女司机开。 ⑷他()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往常、常常”这两个词语,还拓展了对相关近义词的辨析、运用。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一些花丛、园子、小房子等。画完后可展示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有条理地说一说。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课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6课蜜蜂引路词语盘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介绍 第1课《找春天》 第2课《古诗两首》 第3课《笋芽儿》 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第5课《泉水》 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第9课《日月潭》 第10课《葡萄沟》 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 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 第13课《动手做做看》 第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 第15课《画风》 第16课《充气雨衣》 第17课《古诗两首》 第18课《雷雨》 第19课《最大的“书”》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第21课《画家和牧童》 第22课《我为你骄傲》 第23课《三个儿子》 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第25课《玲玲的画》 第26课《蜜蜂引路》 第27课《寓言两则》 第28课《丑小鸭》 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 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 第31课《恐龙的灭绝》 第32课《阿德的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古诗两首》 (1)《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古诗两首》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分别勾勒了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 【揠苗助长】 用拔高禾苗的办法帮助禾苗长高。常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巴望】 盼望,急切地希望。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枯死】 失掉水份而干死。 【守株待兔】 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在树桩前的野兔。比喻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结果一无所获。 【乐滋滋】 形容因满意而喜悦的样子。 【近义词】 焦急──着急 巴望──盼望 忽然──突然 筋疲力尽──筋疲力竭 【反义词】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乐滋滋──悲切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学习本课生字,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主动独立识字。如: ⑴带词识字。 在默读时画出生字和生字所带的词语,反复读几遍,然后可多组几个新的词语巩固对字音与字义的认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课要认的生字中,“喘、守、撞、桩、锄”都是翘舌音,“窜、此”是平舌音。 ⑵动作模拟识字。 如:“喘”,作“喘气”状。 ⑶结合生活经验识字。 如:“撞”,下课了猛跑就容易“撞伤”人。 ⑷熟字加偏旁识字。 如:“桩、窜、锄”。但要注意“窜(cuàn)”跟“串(chuàn)”、“锄(chú)”跟“助(zhù)”读音的区别。 学生自学后可让他们互相交流好的识字方法。教师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焦”上的“隹(zhuī)”字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计算要用眼睛。“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再写撇、竖。“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变形写法,竖折改为竖提,右边没有点。 ⑵写美观: “守”字的宝盖应大一点,下面“寸”字的横不宜超出宝盖的两边。而“丢、算”二字下面的横却要写长,以突出主笔。“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给下边的“贝”字留下空当。 二、朗读感悟 1、要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在默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感悟一些词句的意思。两则寓言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以检查默读的效果。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词句和寓意: ⑴学习《揠苗助长》: 第一自然段要把那个人巴望禾苗长高的焦急心情读出来。在读中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感悟“巴望”一词,表现那个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对“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等词语,可联系“巴望”一词,在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终于”一词,说明那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那个人拔苗花了不少时间,人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朗读这一段时要重点读出“终于”与“筋疲力尽”的感觉。 读第三自然段时,要把那个人又累又高兴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结果的意外,也可适当带有嘲讽的语气。 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那个人为什么费了那么多力气,但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因为他不懂得禾苗生长靠自己力量的规律。他做事太急于求成了。教师可在归纳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悟出寓意。 ⑵学习《守株待兔》: 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累运用 1、建议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寓言、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白费、守株待兔、乐滋滋、锄头、撞死、树桩、从此等词语。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3、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四、实践活动 1、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中国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南郭吹竽》。可以召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2、课后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课文 《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搞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词语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