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txt)

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名言,每天读一遍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怎么看呢?

为什么说王明阳的名言可以强大内心?也许跟他的经历有关:年少有为、升职贬职、被追杀、平定叛乱,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就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感悟,这种感悟自是给人强大的内心。 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王阳明像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图片来自网络 3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3、常快活便是功夫。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3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大学问》) 3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3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0、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 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43、天理即人欲。 44、天理即仁心。 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6、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47、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48、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49、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50、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像 5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52、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5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5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5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5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5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5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5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6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图片来自网络 6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6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6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6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6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6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6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7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7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7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7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7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7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8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8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8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8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8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8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8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王阳明 9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92、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9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96、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97、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9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26、动亦定,静亦定。 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 28、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29、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 30、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31、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32、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33、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34、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 35、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 36、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37、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8、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39、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40、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41、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42、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43、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 44、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45、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46、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 47、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知之体,而窒吾渊泉时出之用。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 48、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49、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50、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51、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52、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 53、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54、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55、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56、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57、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匐匍,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 58、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59、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则其平日之所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驰然日就于颓靡者。 60、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6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62、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6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64、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65、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66、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67、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68、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69、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70、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71、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72、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73、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74、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75、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76、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77、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78、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79、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 80、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81、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82、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83、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84、为学大病在好名。 85、所以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 86、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87、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88、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89、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90、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 91、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92、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93、未发之中是如何?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94、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95、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 96、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97、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 98、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99、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10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名言,每天读一遍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我觉得这些经典明年能够激励人们的内心,而且在心理上起到一种暗示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种名言可以被人们所了解。
我认为这个习惯也很好。因为王阳明的学问非常深厚,自己经常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一个人并不是靠读经典名言,就可以变得内心强大,心理素质要变得够强大,靠的是生活的历练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王阳明心学100句经典名言,每天读一遍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怎么看呢?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0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0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关于阳明心学的诗句

1.王阳明著名诗词 《泛海》王阳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 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 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 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 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最后一位圣人。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是的,“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王阳明诗词有哪些不错的 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 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 倚兰天北疑回首,想像丹梯下六龙。 山中立秋日偶书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夜雨山翁家偶书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 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 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夜宿无相寺 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题四老围棋图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无相寺三首 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化城寺六首 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钵龙降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云端鼓角落星斗,松顶袈裟散雨花。一百六峰开碧汉,八十四梯踏紫霞。 山空仙骨葬金椁,春暖石芝抽玉芽。独挥谈尘拂烟雾,一笑天地真无涯。 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云外开丹井,峰头耕石田。 月明猿听偈,风静鹤参禅。今日揩双眼,幽怀二十年。 僧屋烟霏外,山深绝世哗。茶分龙井水,饭带石田砂。 香细云岚杂,窗高峰影遮。林栖无一事,终日弄丹霞。 突兀开穹阁,氤氲散晓钟。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 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 李白祠二首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旧径,藓合失残碑。 云雨罗文藻,溪泉系梦思。 老僧殊未解,犹自索题诗。 谪仙楼隐地,千载尚高风。 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 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 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双峰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3.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阳明心学经典语录0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0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 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 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4.求王阳明的诗 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5.谁能帮我解释一下王阳明心学名句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名人赞美阳明洞的诗句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居易)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天台、四明二山。 ]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 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乡味珍彭越,时鲜贵鹧鸪。 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 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烟波分渡口,云树接城隅。涧远松如画,洲平水似铺。 绿秧科早稻,紫笋拆新芦。暖蹋泥中藕,香寻石上蒲。 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柳眼黄丝缧,花房绛蜡珠。 林风新竹折,野烧老桑枯。带亸长枝蕙,钱穿短贯榆。 暄和生野菜,卑湿长街芜。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 山魈啼稚子,林狖挂山都。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 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堰限舟航路,堤通车马途。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贵仍招客宿,健未要人扶。问望贤丞相,仪形美丈夫。 前驱驻旌旆,偏坐列笙竽。刺史旟翻隼,尚书履曳凫。 学禅超后有,观妙造虚无。髻里传僧宝,环中得道枢。 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庙谋藏稷契,兵略贮孙吴。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送觥歌宛转,嘲妓笑卢胡。佐饮时炮鳖,蠲酲数鲙鲈。 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出多无伴侣,归只对妻孥。白首青山约,抽身去得无?贺新郎(葛长庚)遥想阳明洞。 夜深时、猿啼鹤唳,露寒烟重。家在神霄归未得,十二玉楼无梦。 梦里听、瑶琴三弄。醉卧长安人不识,晚秋天、此意西风共。 黄金印,吾何用。云衢高策青鸾鞚。 把天书玉篆,留与世人崇奉。垂手入廛长是醉,醉则从教懵懂。 那些子、凝然不动。一剑行空神鬼惧,金粟儿、日向丹田种。 把得稳,任放纵。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苏轼)只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従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正辅分人参一苗,归种韶阳。来诗本用?亚字,惠州无书,不见此字所出,故且従木奉和。) 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 仙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径従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厘差。 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 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唐彦谦)禹穴苍茫不可探,人传灵笈锁烟岚。 初晴鹤点青边嶂,欲雨龙移黑处潭。北半斋坛天寂寂,东风仙洞草毵毵。 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元稹)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怪我携章甫,嘲人托鹧鸪。闾阎随地胜,风俗与华殊。 跣足沿流妇,丫头避役奴。雕题虽少有,鸡卜尚多巫。 乡味尤珍蛤,家神爱事乌。舟船通海峤,田种绕城隅。 栉比千艘合,袈裟万顷铺。亥茶阗小市,渔父隔深芦。 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薅余秧渐长,烧后葑犹枯。 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驯鸥眠浅濑,惊雉迸平芜。 水静王余见,山空谢豹呼。燕狂捎蛱蝶,螟挂集蒲卢。 浅碧鹤新卵,深黄鹅嫩雏。村扉以白板,寺壁耀赪糊。 禹庙才离郭,陈庄恰半途。石帆何峭峣,龙瑞本萦纡。 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幢盖迎三洞,烟霞贮一壶。桃枝蟠复直,桑树亚还扶。 鳖解称从事,松堪作大夫。荣光飘殿阁,虚籁合笙竽。 庭狎仙翁鹿,池游县令凫。君心除健羡,扣寂入虚无。 冈蹋翻星纪,章飞动帝枢。东皇提白日,北斗下玄都。 骑吏裙皆紫,科车幰尽朱。地侯鞭社伯,海若跨天吴。 雾喷雷公怒,烟扬灶鬼趋。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果实经千岁,衣裳重六铢。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 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菌生悲局促,柯烂觉须臾。 稊米休言圣,醯鸡益伏愚。鼓鼙催暝色,簪组缚微躯。 遂别真徒侣,还来世路衢。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 幸有桃源近,全家肯去无。 7.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没有枝叶花寅。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8.跪求王阳明的经典语句【原话】 语句有: 1.知行合一(王学主要思想之一。) 2.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泉论道时得出的王学的总诀。) 3.致良知(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4.心即理(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这里,王学即心学。我个人是完全喜欢王阳明的,但我主要喜欢他的思想(连同用兵思想一起)。当然,王阳明写的有文采的诗文也都不少。 对于“市场上还有没有关于阳明先生【或心学】的书?”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的。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搜过很多次,也多次找到各种书,但都不是太理想。我印象深的的《儒学正脉——王守仁》(浙江人民出版社),写的凑合。为了找别的书,我上网查了查,下面是查到的书(但没在市场找到过。) 1.《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日〗冈田武彦 著 吴光 钱明 屠承先译 上海古籍出版 2.《杨国荣讲王阳明》 杨国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王阳明著述选评》(新世纪古代哲学经典读本) 吴震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陈来 人民出版社 6.《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7.《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8.王学流衍(江右王门思想研究) 蔡仁厚 人民出版社 (以上书籍来源于/wym/xsyj.htm) 我是很喜欢王阳明的,希望你也能喜欢!!
关于阳明心学的诗句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十句话是什么?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具体如下所示: 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5、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6、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无私心就是道。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心学最经典十句话是什么?

王阳明100句名言警句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6.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7.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8.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9.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10.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11.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3.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15.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 16.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7.专制政府的死穴就在于其治下民众的情绪没有一个宣泄口。对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欢执政党没关系,下次投票选在野党就行了。而专制政府的执政党承担了民众所有的不满,发展到最后连某人家门口的路没修好他也要骂上政府两句,如何能够避免社会的动荡? 18.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19.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20.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继续阅读
王阳明100句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