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者是谁)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靠种庄稼为生的人,他的性子很急。他每天都会到地里去劳动,不管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很是辛苦。一个烈日当空的午后,这个宋国人又去地里干活了,空旷的庄稼地里没有一点儿遮拦的地方,宋国人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直往下掉,衣衫也被汗湿透了。他顾不得擦去汗水,顶着烈日,弓着身子不停地干活。每天劳动回到家后,宋国人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不想说,他觉得辛苦极了。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劳作,可眼看着庄稼没怎么见长。今天来看看,庄稼是这么高;明天来看看,庄稼还是这么高。宋国人有些着急了。这一天,宋国人锄地锄得有些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看着庄稼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么辛苦吗?你们为什么不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吧、快长高吧……”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了劲儿,站起身,下了地,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宋国人的妻子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便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庄稼都**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许多……”他边说边比画着。“什么?”宋国人的妻子有些吃惊。他的儿子听后,赶忙跑到田里去看,结果发现所有的禾苗都已经枯死了。愚蠢的宋国人不知道: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急于求成 、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想法快快长高,结果会适得其反。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扁鹊医病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为国君看病。有一天,扁鹊去为蔡桓公看病。他站在蔡桓公的身旁,细心地观察他的面容,然后说:“我发现您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无奈,只好走了。蔡桓公不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耐,这样才好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十天后,扁鹊第二次来给蔡桓公看病。扁鹊看了蔡桓公的脸色后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面。如果不治疗,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不相信。扁鹊又无奈地走了。又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来给蔡桓公看病。他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还不赶紧治疗,病情将会严重恶化的。”蔡桓公仍然不相信扁鹊的话。 又隔了十天,扁鹊又来了。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这次扁鹊怎么不说话就走了呢?”蔡桓公连忙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说:“开始桓公皮肤有病,只要稍稍治疗就能好;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也可以治好;后来桓公的病到了肠胃,喝几服药汤还是可以治愈的。可是目前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里,我已经无法为他治疗了。”
中国寓言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 1.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孟 子(约公元前390-前305),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是当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一度为齐宣王客卿。他死后,门徒把他的.著述编辑为《孟子》。《孟子》和论语一样,是问答语录体,但篇幅略长。书中引用的寓言故事,精粹深刻,风趣幽默,标志着中国寓言的成熟。2.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3.鹬蚌相争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原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战国策·燕策二》4.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说明:羊丢了,把羊圈修补起来,剩下的羊就不会再丢。: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战国策·楚策四》5.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二》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 故事 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古代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1 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年代,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的小溪旁,有一棵粗壮的大树,这棵大树已有几亿年的历史了,但到现在都没有倒下,于是这棵树就有了心灵,变成一棵愿望树,它能感应到动物们所有的愿望,并且帮助善良的人实现愿望。可是森林里的动物都不知道这棵树具有超能力,它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棵普通的树。 在森林里的柳树上住着一只丑陋的小鸟。但是,它非常善良,因为它长的丑,所以没有朋友。百合花上,住着一只美丽的蝴蝶,但这只蝴蝶因为爱美,所以总是歧视别人,瞧不起别人。在池塘里有一片荷叶,这片荷叶的叶子绿的似碧玉,但比碧玉要光滑,它绿的似草坪,但比草坪要鲜嫩,荷叶听到人们的赞扬,就傲慢起来。于是蝴蝶和荷叶就每天和伙伴针对小鸟。每当蝴蝶遇到小鸟的时候,小鸟路过池塘的时候,它们总得说:“真难看!真难看!从没见过这么难看的鸟,快离我远一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鸟走在草地上,突然发现蝴蝶昏倒在草地上,非常着急,它连忙飞回家,提着水桶去小河里打水,然后又来到草地上,把水扑在了蝴蝶身上,这时,蝴蝶立刻就醒了,它醒后,看见是小鸟,连忙起来,离它远远的,大声说:“走开,走开,丑八怪,不要把我那美丽的翅膀弄脏了。”小鸟听到这句话,心里伤心极了,于是,它叹着气离开了。这时小鸟又来到了池塘边,看见一个小孩子要把荷叶摘下来,又看看荷叶害怕的表情,心里想:“要是那个小孩子把它摘下来,那荷叶不就没有生命了吗?不行,我得救它。”于是,它立刻飞过去,战在那个小孩子的头上,用爪子紧紧的抓住小孩子的头发,小孩子想把它赶走,可是甩也甩不掉,小孩子连忙跑回家去。这时,小鸟又从小孩子头上飞了下来,荷叶发现是鸟儿,尖叫着说:“快滚开,快滚开,别把我的裙子给弄得皱巴巴的。:小鸟听了,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一年一度的选美比赛又要开始了,动物们听到了,纷纷前来报名,蝴蝶和荷叶也来报名了。小鸟也想参加选美比赛,可是它丑的实在没法见人了,它多么希望自己变得漂亮,去参加选美比赛。愿望树听到了小鸟的愿望,于是就实现了它的愿望,小鸟想照照湖面,看看自己有多丑,这时从镜子里居然出现了一只身穿花裙的小鸟,它惊呆了,傻傻地站在那,它惊讶地说:“这······这是我吗?”小鸟越看越高兴。它立刻去报名选美比赛,结果得了第一名,蝴蝶气的慢慢变老,荷叶伤心的心都要碎了。 小鸟兴奋的来到小溪旁,这时,愿望树终于开口了,“嗨,你好小鸟,我是愿望树,其实外表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美,如果你心地善良,你的心灵最美的,希望你能继续帮助别人。 是啊,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实现愿望。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2 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 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 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这条河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缝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您怎么能替国君充当说客呢?" 甘戊反驳船夫说:"您说的并不对呀。您不了解世上的万事万物,它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比方说,兢兢业业的人忠厚老实,他可以辅佐君王,但却不能替君王带兵打仗;千里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内捕捉老鼠,那它还不如一只小猫顶用。宝剑干将,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可是给木匠拿去砍木头的话,它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就像你我,要说抡桨划船,在江上行驶,我的确远远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游说各国君主,你能跟我比吗?"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也似乎长了不少知识。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指责别人的短处,那就太片面了。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3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4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5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有趣的益智故事 ★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中国古代经典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经典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初二 ★古代经典的寓言故事大全 ★经典古代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经典古代寓言故事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借一个故事,讲一个道理。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下面就撷取几则意味隽永的寓言,以飨读者。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1 昔一人嗜酒,忽遇故人,其故人乃悭吝之徒。嗜酒者曰:“望诣贵府一叙,口渴心烦,或茶或酒,求止渴耳。”故人曰:“吾贱寓甚遐,不敢劳烦玉趾。”嗜酒者曰:“谅第二三十里耳。”故人曰:“敝寓甚陋,不堪屈尊。”嗜酒者曰:“但启户就好。”故人曰:“奈器皿不备,无有杯盏。”嗜酒者曰:“吾与尔相知,瓶饮亦好。”故人曰:“且待吾半日,吾访友毕即呼尔同归。”嗜酒者目瞪口呆。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嗜酒的人,忽然遇到友人,他的友人是个极端吝啬的人。嗜酒的人说:“希望到你家和你谈谈心,又口渴又心烦,茶也可以酒也可以,只求解渴罢了。”友人说:“我的家离这很远,不敢劳烦您的腿脚。”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友人说:“我家十分简陋,不能委屈了你的尊严。”嗜酒的人说:“只要门开着就可以了。”友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友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这两个人都特别执着,一个是坚决要占小便宜、步步紧逼;一个是坚决不让占便宜,步步为营。一个嗜酒如命,一个爱财如命。最后的结果,让人哑然失笑,确实是高人遇见高人。两人的'高妙之处在于,一个是俺就想占便宜,不占便宜决不罢休;一个人俺就抠门、吝啬,想占便宜痴心妄想。真是老中医遇上老中医,就给你开偏方;最上心的贪小便宜者遇到如此出类拔萃的铁公鸡也徒唤奈何。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2 宋有澄子者,亡缁(黑色)衣,求之。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吾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繟缁也。以繟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译文是这样的。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就拉住她不放,想把她的衣服拿过来,说:“刚才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妇女说:“先生虽然丢了黑衣服,可我穿的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呀!”澄子说:“你还是赶快把你穿的衣服给我。我刚才丢掉的是件纺绸黑夹衣,你穿的不过是件黑布单衣。拿单衣换夹衣,难道不是便宜你了吗?” 人们常说的强盗逻辑,大概也就是这样。但不知道澄子这个人,到底是强盗,还是无赖。占别人便宜,还振振有词,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编造荒谬逻辑。澄子之所以这样,表面来看,好像逻辑思维混乱,实际上是强烈的私有欲、占有欲使他发了疯。这和阿Q偷了尼姑庵里的萝卜之后对小尼姑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两个人的角度不同罢了。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3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白头到老),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导她说:“(到了婆家),一定要多积攒些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拼命积攒私房。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的嫁妆还要多一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 如今做官的人当中那种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的,正是和这类行径一样呀。 《韩非子.说林上》的这篇寓言,主要要说明,人性自利,过度的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于是就忘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而揭露贪官污吏惟利是图、寡廉鲜耻的丑恶面目和内心世界。 它也说明另外一层意思。寓言里的这位父亲,如果真的为女儿幸福,就应该考虑,怎样让女儿婚姻幸福,合家美满;而不是让女儿多聚攒钱财,防止被休。由于卫人教导女儿的出发点自私、错误,导致女儿“一直偷偷地积攒私房钱”,最终真的被休掉了。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极大。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4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平”。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篇5 寓言,就是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寓意写成一个个故事,让人么去读懂。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收集了许多寓言,让大家只要读一本书,就可以明白许多道理。 整本书中,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如《守纪律的海鸟》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一种海鸟,这种海鸟很傻,还很笨拙,但他们重视一群一群活动,很守纪律,一起飞,一起睡,就连吃东西也一起吃,从不争先,所以,没人敢伤害它们,可见,团结友爱多么重要啊。 此外,这本书还用《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不要把事干过头。用《亡羊补牢》让我们明白,做错了事,与其后悔,不如加以改正,做得更好……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故事,许多寓言,这都是古人智慧结晶,让我们去好好读一读吧!
古代寓言故事及寓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释义"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常用来比喻那些凶险阴狠,恩将仇报或忘恩负义的人。故事赵荀子,名赵鞅,他是赵国君王的先人,春秋时,他任晋国的上卿。晋定公21年,赵简子攻占邯郸。此时,赵简子名为晋国的上卿,实际上独揽晋国政权,他的封地邯郸之大等同于诸侯。有一年,赵简子带领军队在中山国(今河北定县一带)大规模打猎,狩猎的官员在前面引导。有一只狼在路中像人一样直立在那里啼叫,赵简子看后,就从容不迫地登上车子,拉开著名的乌号弓,挟住肃慎国制造的箭,一下就射进狼的身体,连箭末的羽毛都射进去了,狼不禁失声大叫而逃。赵简子发怒,驾起车子追狼,车子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空,脚步的声音像雷响一般,十步以外,就辩不清人和马了。当时,有一个墨家的信徒东郭先生,正往北到中山国去谋求官职,赶着跛腿的驴子,装了一袋的图书,因清早赶路而迷了路,看到扬起的尘土十分惊慌。狼突然逃到面前,伸着头看着东郭先生说道:"先生或许有志于救助世上万物吧?从前毛宝将一只乌龟放生,后来在逃命时,得到乌龟的负渡。"狼又说:"隋侯救活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因而获得一颗宝珠。"狼指着东郭先生的布袋说:"今天为什么不能让我早早躲在你的布袋里,使垂危的性命得救呢?将来倘使能从布袋中出来,我必定效法龟蛇报恩的诚意!"东郭先生答道:"嘻!因为庇护你这只狼而冒犯世卿,触怒权贵,会招来什么样的祸殃将无法预测,还怎敢希望得到什么报答呢?然而墨子的学说是以兼爱为主旨,我应想办法救你,假如有祸的话,也中所不辞。"于是东郭先生把图书从布袋里拿出来,把狼再慢慢地装进去,前边担心踩着狼嘴巴下边的悬肉,后边恐怕压着狼的尾巴,装了三次都不成功。这时追捕的人更加迫近了。狼急忙祈求说:"事情很危急了,先生真的还要在抢救火烧水淹的时候讲礼貌,在遇盗逃命的时候鸣响铃铛吗?先赶快设法吧!"于是它就收缩蜷曲起四只脚,让东郭先生用绳子把它缚起来,它把头弯到尾巴上,弓起脊背,藏起颔肉,像刺猬蜷缩尺蠖弯曲一样掩藏起来,像蛇盘蜷、乌龟止息一样停滞不动,听从东郭先生的安排。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指点,把它装进布袋,扎上口,放到驴背上,牵驴退避到路旁,等待赵人经过。一会儿赵简子追到了,他找不到狼,大怒起来,拔剑斩断车上的辕木,拿断木给东郭先生看,骂道:"谁敢隐瞒狼的去向,就会像这根辕木一样下场。"东郭先生连忙伏在地上,爬行前进,跪着说道:"我不聪明,却有志于救世的事业,奔走远方,迷失了方向。我即使愚笨,难道狼的贪婪而凶狠的本性我不知道吗?今天你来除凶,我怎么会隐瞒狼的踪迹不讲呢?"赵简子沉思了一会儿,就驾车子回去了,于是东郭先生也赶起驴子,加倍地赶路。过了很久,赵简子的仪仗旗帜的影子渐渐地隐没不见了,车马的声音也听不到了。狼估计赵简子已经去远了,于是在布袋里说:"先生让我从布袋里出来吧,解开束缚我的绳子,拔出我腿上的箭,我要走了。"于是东郭先生把狼放出布袋,狼却咆哮道:"刚才我被狩猎的官追逐,他们来得非常快,幸亏你救了我。现在我饿得很,如果没东西吃,最后必定饿死,先生既然是墨家的信徒,何必吝惜自己的身躯,让我吃掉你以保全我微弱的性命吧!"狼张大嘴巴,伸出爪子,朝东郭先生扑来。东郭先生急忙用手格斗,一边格斗,一边退却,躲避到驴子后边。狼始终不能加害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也竭力抗拒,双方都疲乏了,隔着驴子喘息起来。东郭先生说:"狼负我也!"狼说:"我并不是一定要亏负你,因为上天生下你们这号人,本来就是供给我们吃的啊。"双方相持不下,日影渐渐西移。东郭先生私下考虑:天色将晚,狼若成群地来,那么我就要被吃掉啦。于是哄骗狼说:"根据民间的风俗习惯,遇事有疑难不能决断,一定要询问三老。假若三老说我应该给你吃,你就吃,说不该吃,那就罢了。"狼很高兴,就一同去问三老。过了一会儿,路上没有行人,看到老树僵立在路旁,狼就对东郭先生说:"可以问此者。"东郭先生说:"草木是无知的,问了有什么好处?"狼说:"只管问,他一定会有话的。"东郭先生不得已,向老树拜了拜,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问道:"像这样的情况,狼应该吃我吗?"老树说:"你对狼有什么功德,竟希望不被吃掉,狼本来就应该吃掉你的。"说完,狼又张大嘴巴,伸出爪子向东郭先生扑来。东郭先生对狼说:"你背约了,刚才发誓问三老,现在才问了一棵老树,为什么这样匆匆要吃掉我呢?"于是狼与东郭先生又向前走去。狼愈来愈急,看见一只老母牛在破墙头里边晒太阳,就对东郭先生说:"可以问此老。"东郭先生说:"草木没有知识,胡言乱语败坏事情,现在这头牛是禽兽,又去问它做什么?"狼说:"只管问,不问就吃你。"东郭先生只好拜拜老牛,再说一遍事情的始末给老牛听,老牛说:"老树的话不错啊,你对狼有什么功德,能妄想得到幸免呢?"说完,狼又张大嘴巴,伸出爪子扑向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忙说:"不要急。"他们远远看到一个老人手柱藜杖走来,东郭先生又喜又惊,赶紧走到老人面前,跪着对老人哭道:"乞求您说句话使我活下来。"老人询问其中的缘故,东郭先生就说了一遍事情的始末,老人听了后,再三欷觑感叹,拿藜杖敲敲狼说:"你错了。人家有恩于你,你却忘恩负义,这样是要灾祸临头的。"老人高声喝道:"狼快走,不听的话,我将用手杖打死你。"狼对老人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开头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缚我的脚,把我紧闭在布袋里,在上面压了书,我低了头,不敢喘气,他又罗里罗唆地去劝说赵简子,他想闷死我,独得其利啊。这样怎能不该吃他?"老人问东郭先生:"果真如此?"东郭先生不服,详述他藏狼时顾怜爱惜的心意。狼也巧辩不停来求得胜利。老人说:"这些话都不足信,你们试着把狼再装进口袋里,让我观察当时的情形,狼是否真的困苦。"狼很高兴地听从,把脚伸给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再把狼脚捆缚起来装进布袋里,又放在驴背上。老人凑到东郭先生耳边问道:"有匕首吗?"东郭先生说:"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用眼光暗示东郭先生拿匕首刺杀狼。 东郭先生说:"这不是杀死狼吗?"老人笑着说:"禽兽忠恩负义到如此程度,你还不忍杀死它,你固然是仁爱的人,然而也太愚笨了!"说罢大笑,东郭先生也不禁笑了起来,于是老人帮助东郭先生拿起匕首,共同杀死了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