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的古诗?
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 2.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3.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4.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清明其一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春分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惊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雨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立春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有奖励写回答共12个回答放风筝与猫TA获得超过3376个赞聊聊关注成为第219位粉丝1.七绝·苏醒宋代: 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释文: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其一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春分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惊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雨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立春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有奖励写回答共12个回答放风筝与猫TA获得超过3376个赞聊聊关注成为第219位粉丝1.七绝·苏醒宋代: 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释文: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 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 宋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小雪 【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 唐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问刘十九》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 冬至 【冬至】12月22日前后,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 【小寒】1月5日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大寒 【大寒】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苦寒吟》 唐 孟郊 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一、立春 立春诗(宋)朱淑贞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二、雨水《七绝·雨水时节》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三、惊蛰观田家唐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四、春分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五、清明寒食上冢宋 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六、谷雨《七言诗》清 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七、立夏寓言二首贾至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八、小满吴藕汀诗小满诗画/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九、芒种五律 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十、夏至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十一、小暑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 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十二、大暑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杜甫.唐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十三、立秋立秋唐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十四、处暑《长江二首》年代:宋 作者: 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十五、白露《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十六、秋分《中秋对月》(唐)李频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十七、寒露《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唐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十八、霜降【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十九、立冬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十、小雪小雪唐 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二十一、大雪《大雪》 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二十二、冬至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十三、小寒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二十四、大寒题浮光丘家山寺年代:【宋】作者:王之道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1.七绝·苏醒 宋代: 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释文: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2.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释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3.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
一、立春 立春诗(宋)朱淑贞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二、雨水《七绝·雨水时节》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三、惊蛰观田家唐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四、春分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五、清明寒食上冢宋 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六、谷雨《七言诗》清 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七、立夏寓言二首贾至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忆昨别离日,桐花覆井栏。今来思君时,白露盈阶漙。闻有关河信,欲寄双玉盘。玉以委贞心,盘以荐嘉餐。嗟君在万里,使妾衣带宽。八、小满吴藕汀诗小满诗画/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九、芒种五律 芒种节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十、夏至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十一、小暑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 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十二、大暑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杜甫.唐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十三、立秋立秋唐 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十四、处暑《长江二首》年代:宋 作者: 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十五、白露《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十六、秋分《中秋对月》(唐)李频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十七、寒露《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唐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十八、霜降【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十九、立冬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十、小雪小雪唐 无可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二十一、大雪《大雪》 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二十二、冬至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二十三、小寒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二十四、大寒题浮光丘家山寺年代:【宋】作者:王之道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立春偶成 宋代: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2、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5、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1.七绝·苏醒 宋代: 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释文: 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斜风轻拂带回远方的客人。这个时节北方要来得晚一些,却不知此时的南方已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了。 2.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代: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释文: 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3.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释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有: 1、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4、唐·白居易《立春》——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

关于24节气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1.《春夜喜雨》唐朝·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清明》唐朝·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其二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4.《临安春雨初霁》宋朝·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5.《邯郸冬至夜思家》唐朝·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7.《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朝·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8.《汉宫春·立春日》宋朝·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9.《清明日》唐朝·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10.《春雨》唐朝·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11.《清明二首》唐朝·杜甫【其一】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12.《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朝·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13.《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朝·吴文英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14.《庆东原·暖日宜乘轿》元朝·白朴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15.《冬至》唐朝·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立秋 刘翰 〔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1、立夏 送春归去意徘徊,伫立小庭空自哀。最是西窗风和雨,捎愁带恨入帘来。2、小满晴午入户爽人凉,短衣扮靓城束装。茂林缘何难寂秘 ,布谷鸣报归梓桑。嘉园熟缀樱桃渴 ,长街盛点玫瑰香。淀浆初灌麦粒满 ,熟稔静候尽归仓。《芒种后积雨骤冷》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冬 至年 年 至 日 长 为 客 , 忽 忽 穷 愁 泥 杀 人 。江 上 形 容 吾 独 老 , 天 涯 风 俗 自 相 亲 。杖 藜 雪 后 临 丹 壑 , 鸣 玉 朝 来 散 紫 宸 。心 折 此 时 无 一 寸 , 路 迷 何 处 是 三 泰 。 5、春分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立秋 刘翰 〔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1、立夏 送春归去意徘徊,伫立小庭空自哀。最是西窗风和雨,捎愁带恨入帘来。2、小满晴午入户爽人凉,短衣扮靓城束装。茂林缘何难寂秘 ,布谷鸣报归梓桑。嘉园熟缀樱桃渴 ,长街盛点玫瑰香。淀浆初灌麦粒满 ,熟稔静候尽归仓。《芒种后积雨骤冷》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冬 至年 年 至 日 长 为 客 , 忽 忽 穷 愁 泥 杀 人 。江 上 形 容 吾 独 老 , 天 涯 风 俗 自 相 亲 。杖 藜 雪 后 临 丹 壑 , 鸣 玉 朝 来 散 紫 宸 。心 折 此 时 无 一 寸 , 路 迷 何 处 是 三 泰 。 5、春分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诗句如下: 1、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
关于节气的古诗有《小寒食舟中作》、《冬至》、《清明》、《立春偶成》、《立秋》、《白露》、《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大雪》、《立冬即事二首》、《邯郸冬至夜思家》等。 关于节气的古诗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到了清明时节的时候,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什么地方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山村。 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译文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时节,而我却只能独自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作伴。想到家中的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应该也会谈论着我这个远在他乡的人。 3、《立春偶成》宋·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译文年终的时候春回大地,冰霜也在渐渐减少,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草木是最先知晓的。 只觉得眼前已经是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之后,水面上绿波荡摇。
有《冬至》《清明》等
有《冬至》《清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