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次会议除了政治经济意义外,还让人们感受到了一股向上的力量,它让逆势前行的国家脚步更稳健,让团结一心的国人更加坚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学生学习心得体会2篇,欢迎大家查阅!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1

  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中全会再次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最大优势。

  对于共产党人的这一根本宗旨与价值追求,毛泽东同志曾用中国化的语言,形象地将之称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获得被压迫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领导人民翻身作主,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擎天柱。当年,将近10万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

  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时,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求解放、争独立、谋幸福,所以人民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正是这种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的党群“鱼水情”。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现在,很多地方看病难就医难、用水保障难、小区管理难、产权办理难、信访维权难等群众的一些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这其中与新时代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工作环境多维化等新特点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干部群众观点树得不牢,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等,有的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实际需求。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功,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习惯于“台上讲、台下听”、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依靠行政力量来管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逍遥文稿整理,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焦裕禄同志当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队,带头行走在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的第一线,带头工作在战风沙、治盐碱的第一线。杨善洲老书记说:“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安逸地坐在办公大楼里,你不觉得有愧吗?”

  心中有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群众,真正缩短与群众的距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要“情”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群众交朋友,生活上与群众走近,感情上与群众拉近,作风上与群众靠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疏解民怨,排解民忧,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心办实事,带着感情谋民利。要“心”入群众,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个“是不是”是检验干部人民立场的标尺,要经常反思自己做到了没有。

  十九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广大干部的工作品质决定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广大干部提升工作品质所应当遵循的科学方法论。

  尽力而为,是坚定人民至上的不懈追求。干部,干字当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片坦途、一帆风顺。“人民至上”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攻克一件件难题来抓落实。在工作中,会不时听到一些人在向领导交差时说“我的水平就这样了”尔尔,以此为自己“努力过”而开脱。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伪尽力,一种假担当,用假装“尽力”来掩盖不作为。其实,许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只要坚持下来,寻求一些帮助,发挥团队力量,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时不时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主动跳出舒适区,成为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尽力中不懈奋斗,把劳动注入“人民至上”的行动之中,那它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具有珍贵价值的信念。

  量力而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价值尺度。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蚍蜉撼树”是脱离实际、自不量力的体现,不仅办不成事,还会坏事。实事求是伴随着党的近百年成长历程,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看得清楚敌我双方实力差距,才有“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正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全面掌握,才得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伟大判断。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掌握大量的公共资源,“看菜吃饭”应成为一项基本技能,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强化党性教育,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发力点用在人民群众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要发扬调查研究好传统,“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才能知道有多少“力”,如何把“力”发挥出最大效能。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矛盾螺旋上升的辩证统一。在尽力时注意量力,在量力中发挥全力,伟大事业才有质量、有保障。如果尽力却横冲直撞、风风火火,讲究轰动效应,容易激化矛盾,事业就不稳定。如果量力却担心受怕、唯唯诺诺,事事请示,大事小事开会研讨,害怕失误,事业就推进得慢,矛盾容易由小拖大、大事拖炸。要强化尽力的本领,多读书、读好书,多实践、出真知,在火热的基层一线熔炉里炼就真金。要涵养量力的心境,牢固底线思维,慎独、慎微、慎思、慎行。要学会把握尽力和量力的平衡,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在蹄疾步稳的状态下推进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