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古诗大全300首(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

苏轼的诗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诗中传达出一个朴素的哲理:看不到庐山的真面貌,只是因为我们身处在庐山之中罢了。 “当局者迷”是世人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想要真正了解事物或者现象,还是需要跳出固有的环境才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写西湖美景的名篇,雨后的西湖,犹如那美丽的西施一般,不论是淡淡着妆,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的好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却将春日晚景描写得闲适自然,桃花、水鸭、蒌蒿、河豚,真是一幅美丽的春景。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经过渑池时,想起弟弟苏辙曾在这里写过一首诗,于是,和了这首诗。 苏轼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有美堂暴雨》 宋·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时有美堂暴雨,苏轼即景写下此诗。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向乐观自在的苏轼,在回首一生功业的时候,会怎样评价自己呢?这首诗给出了答案。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首诗将苏轼乐观、随遇而安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岭南自古以来就是蛮荒之地,有罪之人多被流放至此。可苏轼却不一样,这里的荔枝又好又甜,为了荔枝,苏轼愿常作岭南之人。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们常常感慨人生亦逝,苏轼亦是如此,这首诗借梨花盛开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愁情。 面对时光易逝,苏轼看得也很开,虽然心绪惆怅,可我依然如那东栏如雪的梨花一样,依然清正坦荡,居俗世而自清。 《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一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寄居在定惠院,跟着伴侣吃食。 这首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与友人赏花时写下此诗,在描写了海棠的美丽后,苏轼独巨匠心,将海棠喻人: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苏轼所有诗词: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文如下: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3、《春宵》 ①原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②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苏轼的诗歌汇总如下 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原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⑵,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⑶。 长恨此身非我有⑷,何时忘却营营⑸?夜阑风静縠hú纹平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5、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6、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7、《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苏轼《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40首苏轼古诗词,首首经典,你喜欢哪首呢? 古韵国学03-30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题西林壁 宋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 ·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惠崇春江晚景 宋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浣溪沙 宋 ·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 ·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赠刘景文 / 冬景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2~蝶恋花·春景 宋 ·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春宵 宋 ·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海棠 宋 ·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5~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阮郎归·初夏 宋 ·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8~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 ·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19~和董传留别 宋 ·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20~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1~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 ·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2~花影 宋 ·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 23~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4~行香子·秋与 宋 · 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25~东栏梨花 宋 ·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6东坡 宋 ·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7~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 ·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8~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 ·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29~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0~浣溪沙·端午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1~琴诗 宋 ·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2~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宋 · 苏轼 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词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33~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 ·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34~自题金山画像 宋 ·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5~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36~洗儿 宋 ·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7~守岁 宋 ·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38~调笑令·渔父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39~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40~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 ·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收起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收起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起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收起6《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收起7《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8《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9《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10《浣溪沙》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11《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2《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13《浣溪沙》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14《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15《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16《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苏轼的诗歌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苏轼最为经典的十首诗词,每一句都是千古绝唱! 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宋代苏轼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兹:这,此。就算是在这南荒之地死上多次,我也没有什么遗恨的了。在这次游历过程中,那奇绝的景色,是我平生未曾见过的。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人生在世,有着悲欢离合,月亮也会有着阴晴圆缺。从古至今,世界上就没有完满的事情。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选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这两句诗词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色。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选自宋·苏轼《蝶恋花》。虽然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去,但天底下的芳草却是到处都有。常用以比喻虽然旧爱失去了,但也不必太悲观,世上处处仍可觅得友爱之情。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选自宋·苏轼《春宵》。春天的夜晚,花儿发出阵阵的清香,月亮从云端里露出脸来,多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一刻值千金。6.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选自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天工:比喻技艺高超。写诗和作画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自然的工巧和清新的风格。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选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有几枝桃花刚刚开放。鸭子在水中嬉戏,他们会最早知晓初春的江水回暖。8.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行人。选自宋·苏轼《纵笔三首》(其二)。古路,古道。此写诗人晚年被贬儋州时寂寞无聊的生活情状。儋州本就是天涯海角的荒僻之处,而溪边古道与行人稀少的三岔路口,自然更是荒僻而难见行人踪迹了。而诗人却在夕阳西下之时独立路口数着过往行人,其心中的孤寂之情可见。这是以景写情的笔法,比直抒胸臆的道情更让人感动。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选自宋·苏轼《题西林壁》。身处庐山山中,是看不清庐山的全貌的。只有置身于庐山之外,才能看清整个庐山的面目。意在说明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10.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选自宋·苏轼《鱼蛮子》。赋租:即租税。在这人间行走是如此的艰难,只要踏在土地上,就需要交纳租税。这两句诗词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税务的繁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龙尾砚歌》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黄精鹿》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黄州?此诗当为欧阳修作?》临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娇姿笑柳娘。——《题领巾绝句》
苏轼的古诗有哪些

苏轼的诗词全集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一、诗 《春宵》、《后赤壁赋》、《和子由踏青》、《雪后北台书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海棠》、《上元侍宴》、《望海楼晚景》、《和子由渑池怀旧》。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花影》、《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赤壁赋》、《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东栏梨花》、《赠刘景文》、《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二、词列表 1、 2、 3、 4、 三、作品 1、《春宵》 ①原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②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2、《海棠》 ①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②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3、《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①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5、《望江南·超然台作》 ①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②翻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的古诗大全 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5、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6、春宵——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7、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8、磻溪石——苏轼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9、守岁——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10、大秦寺——苏轼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1/2页11、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12、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都是的诗词比较有名的,有定风波。江城子,《水调歌头》。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诗词全集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苏轼经典古诗文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有关苏轼经典古诗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 5、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游金山寺》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8、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晁错论》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1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12、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1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5、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陌上花》 1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7、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1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2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21、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半月泉苏轼、曹辅、刘季孙、鲍朝懋、郑嘉会、苏固同游,元祐六年三月十一日》 2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2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2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6、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27、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8、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29、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31、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 3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 3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35、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庐山烟雨》 36、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39、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40、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 41、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大文豪苏轼的刑法思想 苏轼被认为是千古一人的伟大文学家、艺术家,他写下的《前赤壁赋》《喜雨亭记》等不朽名篇,以其容纳山川宇宙、体察世态人情的广阔胸怀,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事实上,苏轼的成就不只限于文学,也不只停留于书法绘画,他还广泛涉猎中医中药、道教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博物,甚至是饮食烹饪,而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有所成。苏轼本人,也因此成为一个传奇。不太为人注意的是,苏轼在刑法之治方面亦有不少论述,他的这些论述,并非源自冥思、空想,而是与他多年从政、屡遭构陷的经历密切相关,因此其诸多观点体现出独特的法律智慧。 立法应简明 苏轼认为,立法应该简明,法令简明、执行严密才能防止胥吏弄法舞弊。宋初时制定《刑统》,沿用了《唐律》的内容,是一部较为宽简的法典。随着全国的统一,所辖土地面积越来越大,民众越来越多,政事也日益繁杂,于是法令逐渐趋向细密化。宋仁宗时,群臣“各务便文,事有未详,更复立法,积久不已,遂致滋章”(《宋名臣奏议》)。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动,宋朝创设了“编敕”这一法律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颁布编敕,至宋真宗时已达1.8万余道,之后每年增加数十道以至百道。至仁宗时,编敕数量已经十分可观。宋神宗开创敕令格式统类合编的体例后,法令的繁杂特征更为突出,王安石曾尖锐地批评说:“法令如毛,朝令夕改,非治国之道。”(《临川先生文集》)苏轼同样不赞同法令的繁苛,在《决壅蔽》一文中,他对比汉唐与宋朝的法治后指出:汉唐法治的问题,是由于立法不够明确,法律执行又不严密,造成官吏没有严密的法令来实现统治,于是胥吏小人能够借助法律疏漏作恶。宋朝的法制则详细完备,执行也十分严密,天下百姓都知道要遵守法令。然而,宋朝仍然有悖法作恶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官吏舞文弄法,比如权臣想要排挤某人,只要找出其违反法令的细微之处,便可以指控其悖法;而对于自己想要施与或袒护的人,却又能借某些法令为之辩白解脱,所以法令变成了小人作恶犯奸的工具。正因为部分不法官吏鬻法牟利、以权谋私,故王道治平之目标壅遏难行,天下百姓不诉而无冤的理想亦无法实现。 从法治走向人治 苏轼所论法令的繁简与善治的实现,内在地体现出一种辩证法。法令过于粗疏,不法官吏就容易利用其漏洞,舞弊作奸;而片面地追求法令繁密,同样无法防止个别官吏玩弄法律条文,违法作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悖论,苏轼认为需要从治法走向治人,即“省事莫如任人”。苏轼由其从政经历发现,宋朝政事纷繁复杂,但权力大多集中于中央,尤其是在中书省与三司,于是有所诉求的很多,多方请托的更多,而贪贿之弊生于其间。中书省不善于用人,将繁杂事务集中于一身,很多时候来不及看完地方官员的奏报就匆忙地决定对他们进行处罚或奖励;三司官员出于一己之意编制出繁密的账目,以此苛求郡县必须照此办理,本应负责的转运使几乎被废之不用。因此他建议,不如将天下诸多事务分派给百官去处理,中书省只负责把握关键之处。郡县的钱谷财政都由转运使司掌管,而三司只需要核实清楚账目。这些弊端,仅仅通过严密法令是难以克服的,最根本的还是要知人善任,将过度集中的权力合理分配下去,慎重地选任有才干的官员,同时让守法、高效从高层的官吏做起,实现以上率下。 提倡施行仁政 古代法制以刑法为主,就刑法治理而言,苏轼反对片面地苛刑重法,提倡宽简刑罚、施行仁政,从拓展民生之道来实现善治。早年参加会试时,面对主考欧阳修的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就阐述了他对刑赏的看法。他从儒家仁政的观念出发,认为奖赏过度,是超越了“仁”,而惩罚过度,就失去了“义”。超越了仁,仍然不失为君子,但失去了“义”,就变成了残忍无道之辈。刑罚需要使用刀锯,即是将刑罚之威系于刀锯之上,故必须将其适用于刑罚之威可及的地方,若滥施刑罚,则不仅无助于统治,还将损害刑法的威严。由此,苏轼主张审慎地适用刑罚,为了证明这一主张,他甚至列举了尧帝的“典故”:尧统治天下时,皋陶担任刑狱之官,将要处死某个犯罪之人,皋陶三次准备执行死刑,而尧帝三次“赦宥”了罪犯。尽管《左传》等古籍中并无此典故,但苏轼有意用之,正是意欲说明审慎用刑的重要性。 苏轼极为推崇汉代文景时“刑措不用”的善治,反对刑罚细密、苛刑治民。他比较了汉唐至宋的刑法,称汉高祖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至文景帝时刑措不用,依然能很好地治国安民;魏晋以来,刑法条文日益增多,断罪所用条文达2.6万多条,各种犯罪仍层出不穷,而普通百姓却几乎无所措其手足;唐代只用律令,宋朝初年对律令加以注疏,使之情理兼备,更符合当时实际,但之后各种《编敕》接连不断地颁布,刑法条文多如牛毛,以至于普通人都难以遍览,更难以依照法令作周详的考虑,法令的实施出现了大问题。他还引用《周易》中的说法,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管理财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发布号令,需要具有正当性,禁止臣民们为非作歹,这才符合正义。君主凭一己之好,随意发布法令条文,造成刑法日益繁杂,百姓手足无措,自然与正义的法治要求相悖。 主张以刑弼教 刑法的条文繁简,刑罚与赏赐的比例,以及用刑的深刻或宽平,其实大多还是法治的形式,法治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辅助实现良善之治,对此,苏轼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一方面,苏轼主张以刑弼教,反对不教而诛。他以尧舜、周文王等为例,劝诫君主要像忠厚的长者一般治理天下,真正地将治下的百姓作为自己的“子民”:若子民作了一点点违法犯罪的事,应该依照法令处罚他。但同时,又需怀着怜悯之心安慰他、劝诫他,目的是要让他抛弃以往的过错,激励他重新走上正道。 另一方面,苏轼提出不应片面依赖苛刑重法,而需要消除犯罪的社会原因。在《刑政》一篇中,他以汉代以来的盐铁、酒茶禁榷为例,指出官府一味地与民争利,不给民众生存的空间,是盗贼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苏轼提出,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缺乏正当性的刑罚是百姓所痛恨的,为了给一小部分人聚敛财富,采取严酷的刑罚残害百姓,必然会动摇国之根本。百姓生计无着,还会影响到边疆的`安定,进而损害国家的安全,他引用西汉名将赵充国的话来佐证:湟中的谷米每斛才8钱。我购买300万斛,西羌人就不敢乱动了。解决了民生问题,百姓安居乐业,那不需要依靠苛酷的刑法,边境就能获得安宁。延伸之,君主应该广施仁政、宽简刑法,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能“衣食足”,贼盗等犯罪自然就减少,善治也才能实现。 法治思想的“底色” 由于延续了魏晋的“律学”,以及唐朝的律令法,宋朝的法制在整体上较为完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法律制定与修改频繁、法网十分苛密。一国之治理,的确离不开相当数量的立法,但治之优劣并非一定与法之多寡成正比关系,过度地追求法律条文的数量,反而不利于治理。苏轼正是看到了宋朝立法繁密之弊,才提出法令务须简明,禁绝胥吏舞文弄法的空间,还应该辅之以选任合适的官吏,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良法善治。 苏轼仁政、宽简的刑法思想,与他儒家思想背景密切相关。苏轼的学术思想十分驳杂,广涉儒释道各家,但儒家思想无疑是其法治思想的底色。儒家倡导“仁义”,主张以民为本,把治下的百姓作为自己的子民,宽厚地对待百姓。反映在刑法中,就是慎刑、轻刑,刑罚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教化犯罪者,改造犯罪者,这正是苏轼刑法观的主线。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本质上也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作为法家的王安石力主“权时变,立善法”,也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法改制,而儒家更推崇具有历史传统的礼治,固守“祖宗之法”,因而反对变法,这也是苏轼始终难以认同变法的内在缘由。 以现代法治的标准重新检视苏轼的法治观,自然能够发现其缺失,比如其对刑法预防作用认识的不足,对贤能之治的过分偏好,以及其民本而非民主的法治观。然而,即便是忽略苏轼作为个体认识的时代情境,其法治观仍有诸多积极的价值。不断严密、完备的立法是否就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减少犯罪是否只能依赖于严刑峻法,还是要适当地考虑消除犯罪的社会因素,苏轼提出的这些问题或许仍是当下法治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
苏轼经典古诗文

苏轼的古诗有几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我带来的是苏轼的古诗有几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统计苏轼古诗总共有3459首,下面请欣赏其中的行香子·过七里濑。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 ⑵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⑶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⑷湛(zhàn):清澈。 ⑸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⑹鹭:一种水鸟。汀(tīng):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 ⑺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⑻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⑼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⑽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鉴赏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 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苏东坡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有的评论家便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但人们仍然爱苏词。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不是灰色的颓唐,而是绿色的欢欣,是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苏轼的古诗有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