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现代诗歌
1、《我爱这土bai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du我也应该用嘶哑zhi的喉咙歌唱。 我爱这土地这dao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抉择》 席慕容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余光中的诗有哪些?
余光中的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具体如下: 1、格律诗时期(1949-1956)以《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为代表。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韵。2、现代化的酝酿时期(1957-1958)以《钟乳石》后半和〈西螺大桥〉为代表。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3、留美时期(1958-1959)以《万圣节》为代表。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有抽象的趋势。4、虚无时期(1960-1961)以《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为代表。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而有“真空的感觉”。《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空虚,也是一个文化、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5、新古典主义时期(1961-1963)以《武陵少年》后半、《莲的联想》为代表。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莲的联想》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6、近代中国时期(1965-1969)以《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题、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均承载深刻。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7、民谣风格时期(1970-1974)以《白玉苦瓜》为代表。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我是谁”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许,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8、历史探索时期(1974-1981)以《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为代表,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而趋于任其自然。9、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1981以后)以《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为代表。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讽诵汉魂唐魄、参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成了低回的吟咏。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诗歌经典:乡愁 碧潭 风铃 等你,在雨中 招魂的短笛 寻李白 天问 火浴 石器时代 星之葬 或者所谓春天 第叁季 圆通寺 永远,我等 山雨 乡愁四韵母难日(三则)之一< 今生今世 >之二<矛盾世界> 之三 <天国地府>唉 太多了,写的手都酸了。 诗集: 《武陵少年》,文星,1967。《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白玉苦瓜 》,大地,1974。《 天狼星 》,洪范,1976。《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隔水观音》,洪范,1983。《紫荆赋》,洪范,1986。《梦与地理》,洪范,1990。《 安石榴 》,洪范,1996。《五行无阻》,九歌,1998。《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高楼对海》,九歌,2000。《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唉.......忙了半天,也许还不全,希望您能满意,给个采纳好吗。谢谢。
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从母亲到外遇 [余光中] 4.风铃 [余光中] 5.秦俑 [余光中] 6.所谓永恒 [余光中] 7.石器时代 [余光中] 8.或者所谓春天 [余光中] 9.星之葬 [余光中] 10.夜色如网 [余光中] 11.寻李白 [余光中] 12.火浴 [余光中] 13.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14.蛛网 [余光中] 15.布谷 [余光中] 16.月光光 [余光中] 17.问烛 [余光中] 18.对灯 [余光中] 19.中元月 [余光中] 20.天问 [余光中] 21.扬子江船夫曲 [余光中] 22.算命瞎子 [余光中] 23.下次的约会 [余光中] 24.永远,我等 [余光中] 25.狗尾草 [余光中] 26.乡愁四韵 [余光中] 27.招魂的短笛 [余光中] 28.黄昏 [余光中] 29.银叶板痕 [余光中] 30.海棠纹身 [余光中] 31.当我死时 [余光中] 32.五陵少年 [余光中] 33.连环 [余光中] 34.向日葵 [余光中] 35.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余光中] 36.戏李白 [余光中] 37.乡愁 [余光中] 38.欢呼哈雷 [余光中] 39.圆通寺 [余光中] 40.蜀人赠扇记 [余光中] 41.鼎湖的神话 [余光中] 42.梦与地理 [余光中] 43.大度山 [余光中] 44.碧潭 [余光中] 45.纱帐 [余光中] 46.寄给画家 [余光中] 47.第叁季 [余光中] 48.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 49.焚鹤人 [余光中] 50.催魂铃 [余光中] 51.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 52.余光中诗集 [余光中] 5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 54.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55.书斋·书灾 [余光中] 56.白玉苦瓜 [余光中] 57.呼唤 [余光中] 58.六把雨伞 [余光中] 59.双人床 [余光中] 60.水乡宛然 [余光中] 61.松下有人 [余光中] 62.纸船 [余光中] 63.蒲公英的岁月 [余光中] 64.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66.乡愁 [余光中]
诗集< d歌》,野风,1952。 《武陵少年》,文星,1967。 《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 《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 《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生于南京,先后在秣陵路小学(原崔八巷小学),南京市第五中学(原南京青年会中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诗歌经典:乡愁 碧潭 风铃 等你,在雨中 招魂的短笛 寻李白 天问 火浴 石器时代 星之葬 或者所谓春天 第叁季 圆通寺 永远,我等 山雨 乡愁四韵母难日(三则)之一< 今生今世 >之二<矛盾世界> 之三 <天国地府>唉 太多了,写的手都酸了。 诗集: 《武陵少年》,文星,1967。《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白玉苦瓜 》,大地,1974。《 天狼星 》,洪范,1976。《与永恒拔河》,洪范,1979。《余光中诗选(1949-1981)》,洪范,1981。《隔水观音》,洪范,1983。《紫荆赋》,洪范,1986。《梦与地理》,洪范,1990。《 安石榴 》,洪范,1996。《五行无阻》,九歌,1998。《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洪范,1998。《高楼对海》,九歌,2000。《藕神》,台湾九歌出版社,2008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唉.......忙了半天,也许还不全,希望您能满意,给个采纳好吗。谢谢。
1.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余光中] 2.我的四个假想敌 [余光中] 3.从母亲到外遇 [余光中] 4.风铃 [余光中] 5.秦俑 [余光中] 6.所谓永恒 [余光中] 7.石器时代 [余光中] 8.或者所谓春天 [余光中] 9.星之葬 [余光中] 10.夜色如网 [余光中] 11.寻李白 [余光中] 12.火浴 [余光中] 13.春天,遂想起 [余光中] 14.蛛网 [余光中] 15.布谷 [余光中] 16.月光光 [余光中] 17.问烛 [余光中] 18.对灯 [余光中] 19.中元月 [余光中] 20.天问 [余光中] 21.扬子江船夫曲 [余光中] 22.算命瞎子 [余光中] 23.下次的约会 [余光中] 24.永远,我等 [余光中] 25.狗尾草 [余光中] 26.乡愁四韵 [余光中] 27.招魂的短笛 [余光中] 28.黄昏 [余光中] 29.银叶板痕 [余光中] 30.海棠纹身 [余光中] 31.当我死时 [余光中] 32.五陵少年 [余光中] 33.连环 [余光中] 34.向日葵 [余光中] 35.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余光中] 36.戏李白 [余光中] 37.乡愁 [余光中] 38.欢呼哈雷 [余光中] 39.圆通寺 [余光中] 40.蜀人赠扇记 [余光中] 41.鼎湖的神话 [余光中] 42.梦与地理 [余光中] 43.大度山 [余光中] 44.碧潭 [余光中] 45.纱帐 [余光中] 46.寄给画家 [余光中] 47.第叁季 [余光中] 48.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 49.焚鹤人 [余光中] 50.催魂铃 [余光中] 51.金陵子弟江湖客 [余光中] 52.余光中诗集 [余光中] 53.余光中:左手的掌纹 [余光中] 54.猛虎和蔷薇 [余光中] 55.书斋·书灾 [余光中] 56.白玉苦瓜 [余光中] 57.呼唤 [余光中] 58.六把雨伞 [余光中] 59.双人床 [余光中] 60.水乡宛然 [余光中] 61.松下有人 [余光中] 62.纸船 [余光中] 63.蒲公英的岁月 [余光中] 64.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66.乡愁 [余光中]
诗集< d歌》,野风,1952。 《武陵少年》,文星,1967。 《天国的夜市》,三民,1969。 《敲打乐》,蓝星诗社,1969。 《在冷战的年代》,蓝星诗社,1969。

余光中的诗集有哪些?
余光中1948年开始写新诗。1952年出版处女作诗集《舟子的悲歌》。此后陆续出版了《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余光中诗选》等14本诗集同时写出了《左手的缨思》、《焚鹤人》、《青春边秽》、《听听那冷雨》等7部散文集。

余光中的代表作和作品集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生。对诗、散文、评论、翻译均有贡献,已出版专著五十种。近年在大陆各省出书已逾二十种。余光中代表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余光中已经出版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还有散文、评论等作品。 扩展资料: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参考资料——余光中百度百科
余光中的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 作品集:《余光中经典》《乡愁》《石器时代》《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紫荆赋》《梦与地理》《安石榴》《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高楼对海》《藕神》。
余光中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作品:余光中经典,乡愁 ,石器时代,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 余光中诗选,隔水观音,荆赋, 梦与地理等。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
http://baike.baidu.com/view/5363.htm
余光中的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 作品集:《余光中经典》《乡愁》《石器时代》《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紫荆赋》《梦与地理》《安石榴》《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高楼对海》《藕神》。
余光中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作品:余光中经典,乡愁 ,石器时代,歌,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 余光中诗选,隔水观音,荆赋, 梦与地理等。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
http://baike.baidu.com/view/5363.htm

余光中的诗有哪些
余光中的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具体如下: 1、格律诗时期(1949-1956)以《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为代表。大多数篇章均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韵。2、现代化的酝酿时期(1957-1958)以《钟乳石》后半和〈西螺大桥〉为代表。开始衍出长短错落的句式。3、留美时期(1958-1959)以《万圣节》为代表。爱荷华大学的写作训练与艺术课程启迪了余光中对现代艺术的接触,并普遍吸收了西洋音乐,作品有抽象的趋势。4、虚无时期(1960-1961)以《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为代表。这个时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忧郁苍白里创造英雄的幻觉,无法向传统索取温暖。作品中时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终无法自绝于传统,而有“真空的感觉”。《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个人或诗坛的无依、空虚,也是一个文化、民族对传统的怀疑和对接受外来冲击的疑惑。5、新古典主义时期(1961-1963)以《武陵少年》后半、《莲的联想》为代表。无论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单轨句法和双轨句法的对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规则的分行之间的变化上,《莲的联想》都以二元手法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推向另一个高峰。6、近代中国时期(1965-1969)以《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题、同一主题的两面探索、性与战争的交相对映,均承载深刻。技巧及思考到达高峰。7、民谣风格时期(1970-1974)以《白玉苦瓜》为代表。作品吸收摇滚乐的浪漫精神,以回归故土的民族意识面对眼前的现实。这个阶段的余光中也挣脱了“我是谁”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许,期待自己经由生命的苦楚而臻于永恒的诗艺。8、历史探索时期(1974-1981)以《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为代表,诗作的知性渐渐多于感性,也较不刻意锻字炼句,而趋于任其自然。9、印证生命的秋收时期(1981以后)以《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为代表。这段期间余光中既歌咏亲情伦理、讽诵汉魂唐魄、参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乡愁乘以文化的沧桑,由早年浪漫怀古转为写实伤今,成了低回的吟咏。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