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家十大经典禅语中的一句,其他内容欢迎阅读下文。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解说 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
下面列出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2、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来自前世甜蜜或痛苦的千般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前世因今世果,今朝情缘来之不易,理应谨慎珍惜。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天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舍己为人”,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一种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1、自己本来善良,就不要让善良沾上灰尘。 2、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 3、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 4、在给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你已经尽善尽美地做好了一件事情。 5、若于出家一切人前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前为恶无异。 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7、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8、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1、自己本来善良,就不要让善良沾上灰尘。 2、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 3、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 4、在给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你已经尽善尽美地做好了一件事情。 5、若于出家一切人前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前为恶无异。 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7、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8、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 许多时候,佛家的训诫是不显山不露水,需要我们自己来参悟。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佛家经典禅语,欢迎阅读。 1、先把自己调整好,不要总想如何去改变别人。 2、不会尊敬别人,不知道照顾别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3、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4、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5、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6、没有发心,就没有修行,发什么心呢?发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没有这些最基础的,永远也解脱不了。 7、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恶,为众生无论做什么都是善。 8、要把修行同生活结合起来,修身体健康,修家庭平安,修工作顺利,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为了众生,只要是为众生,修什么都能得到,一切为自己,求什么也求不到。 9、不为他人着想,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 10、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11、争什么、比什么、计较什么?没有善心,谁都帮不了你,争也争不到,比也比不上,计较也没有用。去掉自私、自利、自爱,你就会自在。 12、只有开发内心的慈悲和智慧,才能达到生死自在。 13、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14、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碍和干扰时,更要坚持。 15、佛法越修越简单,越修离你越近,你真正的修进去了,学进去了,佛心自现,自然光明。 16、你的身体是坛城,你要爱护你的坛城、庄严你的坛城,让众生能生起欢喜心。 17、修习大乘佛法,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要在生活,工作、家庭中修,对境练性,对人练心。 18、解脱是彻底明白,是大智慧,是会解决、处理家庭、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19、要容纳,好坏都能容纳,要圆融,凡事都能圆融。 20、什么是吉祥圆满?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就是吉祥圆满。 21、不能欠别人,只能还别人,多干点有什么?少说一句能怎样? 22、不让别人起烦恼、自己也不起烦恼,这叫有修行了。 23、遇到违缘障碍,可以历炼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增长你的智慧,有什么不好? 24、不能只顾自己,谁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弃,那样会失去众生,伤害众生。 25、财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 26、有缘躲不开,无缘遇不到,珍惜缘份吧! 27、业障不是本性,可以去掉。如同天上的`云,可以散掉。 28、所有的一切都是佛字的含义,弄明白了佛字,一切都是那么清净、平等。 29、你所需要的都在你自己的心中,追求不来!越追跑得越快,越求越不理你。 30、除了你的心,到哪里去找佛? 31、放下,是放下妄想和执着,并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 32、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33、念观世音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念地藏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愿力;念文殊菩萨是念一切诸佛菩萨的智慧;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34、年龄大,没文化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心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 35、不发心,怎么修都是白修,怎么念都是白念。 36、不要认为,我是我,佛是佛,这都是分别,就会离开佛,我们和佛是没有距离的,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37、观照自己的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要随时将恶的念头转换为善的念头。 38、修什么法都一样,念什么佛都一样,不能有分别。 39、不要总想改变别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喜欢你,信任你,拥护你。 40、佛法就是如意宝,有佛法才有光明,有佛法才有一切。 41、信佛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 42、真正能够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满人身,这是生生世世修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错后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要轻易的放弃。 43、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没有进入大乘法门。 44、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如果凡事只想自己,不替别人考虑,慈悲心就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发菩提心了。 45、好和坏都是自己的心,如果不执着了,一切都是好的,坏的也会变好,如果执着了,看什么都不好,好的也会变坏了。 46、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47、慈悲心发出来了,心胸自然就能打开,烦恼、业障自然而然地就会消失,心胸打不开,永远活得累。 48、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有什么可悲伤的?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状态。 49、心情好了,你的身体、工作、家庭都会好。 50、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51、少小吃苦不为苦,老来受苦苦如楝。 52、年轻时遭遇坎坷不必抱怨,晚年后陷于沟壑才真悲凉。 53、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真正陪你一生。 54、除了你自己,没有什么是你永远的依靠。 55、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唯修成独立的自己,才能宠辱不惊,笑傲一生。 56、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最放得开,因为他无需担心失去。 57、人在什么都有的时候,反而缩手缩脚,因为他要时刻守护既得。 58、有和无永远是相对的,你有了物质,可能精神虚无。 59、因为一无所有,你的生命可能因此获得自由。 60、因为什么都有,你人生的脚步可能因此被禁锢。 61、出发就是回归,人生只有这一个单程。 62、是以出发的心回归,还是以回归的心出发?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答案。 63、有人一路惶恐,有人一路喜悦,有人喜忧参半。 64、有些人明白,有些人糊涂, 有些人半醉半醒。 65、是种子,你就努力发芽,不主动地破土而出,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发现你。 66、是花朵,你就努力开放,不主动地散发花香,就注定 不会受到这个世界的赞美。 67、不要期待阳光恰好照到你,你要主动地 走到阳光下。 68、不要指望别人正视你,你要主动地引起别人正视。 69、活在芸芸众生之中,除非主动,否则就注定被淹没。 70、活在尘世,你哪能一尘不染?不怕染,就怕不洗,就怕洗不 掉。 71、洗得掉的尘,能不染当然最好,实在躲不掉,染了也没关系, 洗掉就是。 72、洗不掉的尘,你一定不能染,染了便万劫不复。 73、人生不是策划出来的,但人生需要规划。 74、你可以把握人生的走向,却无法预知人生的细节。 75、规划是对目标的描绘,策划是对细部 的设计。 76、一杯清茶一段人生,沉浮之间,清气生焉;动静之间,禅意无限。 77、我们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从生到死都被造化愚弄。 78、智者,总能跳开自己看自己,并永葆一种旁观者的心态。 79、活着并不难,难的是有尊严地活着。 80、难得的两个人相契,难受的两颗心相背。 81、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82、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83、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84、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85、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86、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87、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88、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89、《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90、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91、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92、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93、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94、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95、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96、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97、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98、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99、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100、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

参悟佛学禅语经典语录
在中国,很多人都信佛,即使不是佛教的教徒,也会耳濡目染,然后潜移默化地接受很多佛学里的人生哲学,我本人也是如此。 以下的10句话,是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怎么理解这10句经典禅语呢?以下部分是转载的内容,我觉得理解得还挺深刻的: 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大全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佛家经典禅语大全分享给你们,一起欣赏下吧。 佛教经典静心禅语语录 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4.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9.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0.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禅语人生经典语录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4.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5.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7.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8.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9.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0.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1.给生活贴上梦想的标签,那些普通的日子就升华了,平淡的时光染上华丽的色彩,点石成金,就是这么回事。 12.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1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5.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16.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7.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8.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9.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2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佛家经典心灵禅语 1. 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2. 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3. 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4. 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5.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6.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7.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8.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9.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10.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11. 人,只要拥有微笑,就能够豁达乐观地活着;人,只要时刻保持微笑,就能够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拥有一张永久的通行证。 12. 意气,成就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意气,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意气,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13. 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 14. 落日溶金,暮云四合,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无语,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让人忆起了你,用缕缕青丝熬成了白发沧桑,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那一方空灵,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风景。 15. 为生命留下一点空白,为这个骄躁不安的`世界留一点空白,哪怕只是一点点,却能挽救无数溺水的精神失陷者。 16. 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17.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18.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19. 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20. 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21.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22. 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23.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24. 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25. 刚强的柱石支撑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桥,坚韧的钢轨支撑起了呼啸奔驰的列车。因为它们都得益于三角形结构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