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白居易最暧昧的一首诗
1、《酬乐天频梦微之》唐代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译文: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诗,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我现在有病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 2、《别元九后咏所怀》唐代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悠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乌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译文:零零落落的小雨打在梧桐叶上,木槿花在风中凋零飘落。在闲适自得中,生出早秋的意境。与老朋友分别,让我心中再没有欢乐。不要说我没有到青门为你送行,我的心已经跟随你远去。知心的朋友何必求多,只要是心意相通、情趣相投即可。你离去后就剩下我独自一人,即使身在这繁华的长安城心也空荡荡的。 3、《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唐代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在江州司马任上时,一日醒来心情略带忧伤,前一晚他梦见了相隔千里的好友元稹。两位好友山水相隔,总会彼此思念。白居易有些责怪地问,不知道元稹因为什么事情非常想念我,让我在昨夜三更梦见了他。 4、《梦微之》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译文: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止不住。在漳浦我多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想你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你的骨肉,最终化作一抔黄土,而我如今虽在人世,却也是两鬓苍苍。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5、《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唐代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译文:当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花前痛饮而醉,何等快活!今日我呆立在花前,抱病在身,一天天消磨着日子。我独自倚靠在残破的窗帘旁,闲得无聊。惆怅地向外望去,只可惜我虚度了如此美好的春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写的诗,后面还有二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一个世代为官的家族中的官N代。不守元家并非世家大族,在重门第的唐朝还是有些抬不起头来。二十四岁的元稹第二次参加贡举,拔举,不久后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 韦家是名门望族,可以说韦氏是下嫁给元稹,当然也不排除元稹在走终南捷径之嫌。婚后夫妻并没有因为门第之差关系不好,相反二人十分恩爱。 可惜韦氏命薄,27岁就去世,时年元稹31岁。 这首诗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下来的,是元稹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他将韦氏比作沧海和巫山,当然这个巫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巫山云雨男女之合,事实上元稹诗中应该包含这层意思。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我拥有过韦氏你,我眼中看不见其他女人了,也没有兴趣了。 这是表达爱情的忠贞。 那真实的元稹是这样子吗? 可能有些失望了,因为在元稹眼中除了韦氏,还有其他女人。 在韦氏之后有过一个心爱的女人,或许因为被老岳父欣赏,所以他和这个心爱的女人分开了,他就写了一部《莺莺传》作为怀念,以表达自己的爱情。文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就是指自己与这个不知名女子之间的感情。后来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一蓝本创作了《西厢记》。 韦氏死后,他眼中也还有女人。31岁的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蜀地。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有些人觉得31岁有些眼熟,没错,韦氏去世时元稹31岁。当然两个人不可能在一起,因为薛涛的出身不好,而且还比元稹大十多岁,所以他们两个更多的是灵魂伴侣,最后自然是无疾而终。 元稹后来还和刘采春,一个唱戏的传出过绯闻。 所以当你清楚元稹这些经历之后,相信再看这一首诗,应该明白所谓的诗人的情绪与实际行动是不一定完全对得上号的,有时会相差挺远的。并非是印象中的海枯石烂,事实上海枯石烂更多存在小说之中,就如有人说最浓的爱情只有三周保质期,真正的婚姻是靠凑合过日子而不是靠爱情。 爱情是留在文字中被人传颂的。 话又说回来元稹这二句话写的的确是很美,所以千古传颂。
这句诗是一首情诗,将另一半比做沧海和巫山的云,表示见过了沧海的人再也看不上别处的水,看过巫山之云也不会为别处的云而停留,真正的含义就是见过了你这样的佳人,就再也看不上别人了。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他的妻子韦丛写的悼亡诗。他真正的意思是,只要有你,世间其他女子都黯然失色,难入我眼。表现了诗人的一往情深。
真正的含义是曾经被惊艳,以后看到的山海都是平常,形容人见过世面之后,对平常的东西不放在眼里。
这句诗是一首情诗,将另一半比做沧海和巫山的云,表示见过了沧海的人再也看不上别处的水,看过巫山之云也不会为别处的云而停留,真正的含义就是见过了你这样的佳人,就再也看不上别人了。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元稹。为他的妻子韦丛写的悼亡诗。他真正的意思是,只要有你,世间其他女子都黯然失色,难入我眼。表现了诗人的一往情深。
真正的含义是曾经被惊艳,以后看到的山海都是平常,形容人见过世面之后,对平常的东西不放在眼里。

元稹用一首用情最深的是哪首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深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体会,李商隐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柳永更加直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深爱一个人,却不能厮守在一起又是什么样的体会呢?李清照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深爱并拥有过,却又失去是何体会?苏轼在爱妻王弗去世后,思念万分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道尽了苏轼的孤寂。 体会过这种撕心裂肺的人,不只苏轼一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也是其中之一。 短短28个字道尽了元稹失去挚爱的痛苦元稹在为了仕途,抛弃初恋崔莺莺之后与20岁的韦丛结婚了,当然也不排除他认为韦丛才是真爱。 那时候的元稹就是个穷书生,可以说是啥也没有,而韦丛的父亲可是太子少保。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元稹很快便科举中第,且仕途顺畅。 而且元稹与韦丛也非常恩爱,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7年,韦丛便一病不起撒手而去。当时元稹心情非常的低落,写了很多的悼亡诗,而其中最经典也的便是《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被称为千绝唱,说诗名可能还有些人不熟悉,但读到这首诗的诗句,我想那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失去深爱之人是什么体会?元稹的答案是:心碎首先来解释诗开篇的两句,我曾经看到过广阔的大海,再看到别的海,就觉得不算什么。我曾经看到过巫山的云,再看别的云就认为也就那么回事。 其实表面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看过了沧海和巫山的云之后,再看别的地方的水和云,就会觉得逊色许多。其中要表达的就是他觉得除了自己的妻子之外,他再也看不上任何女子了。 试想一下你曾经有没有也爱过这样一位。虽然根据史料显示,元稹不是非常专一的男子,但是光从这首诗上来看,还是非常美好的,也是可以推崇的。而且这两句都是引用了典故,云是神女的化身,其美貌可想而知,也怪不得元稹会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妻子。 之后的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概意思是,我站在万花丛中,也丝毫不想回头看一眼,一个是说自己的修道,一个是因为自己心中已经有了妻子的原因。结合上前两句,我们就能够明白,元稹在这里想要表达的就是,除了妻子,他对剩下的女子没有丝毫兴趣。这就是他对妻子一人的偏爱,也表达了他对于去世的妻子非常的想念和悲痛,体现出了两个人的爱情,用情至深。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元稹选用了水、云、花三个景物来比作人,其实是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情感,也很直接明了的让读者明白自己对于妻子感情到底有多深。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爱的感觉吗? 结语可能很多人会说,元稹就是个"渣"男,一遍爱着韦丛一遍又与薛涛两情相悦。而当他遇见才女刘采春后,又无情地抛弃了薛涛,对刘采春穷追猛打,甚至为了得到刘采春还设计陷害她的丈夫。这样的人写的再深情,也都是假的。 但我想说时代不同,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那个时代的元稹,不管他是否"渣",但元稹在韦丛离开后的痛苦,从他的诗句来看,不像是装出来的,他的诗句直击人心,看得出来,元稹是真的心碎了。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的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曾经领略过大海的宽广,巫山的云彩,就会觉得其他地方的水和云彩都没有那么好,说明了他的对妻子的坚定。
是《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被称为千古绝唱,诗名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读到这首诗的诗句,那就没人不知道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最经典的名句。
《离思》这是元稹最伤感、最深情的一首诗,流传至今,却藏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至今世人未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的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曾经领略过大海的宽广,巫山的云彩,就会觉得其他地方的水和云彩都没有那么好,说明了他的对妻子的坚定。
是《离思五首·其四》,这首诗被称为千古绝唱,诗名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但读到这首诗的诗句,那就没人不知道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最经典的名句。
《离思》这是元稹最伤感、最深情的一首诗,流传至今,却藏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至今世人未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 “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 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艳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 由此足见:元稹对双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诗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诚。原因何在?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可见,元稹的两重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演。他弃双文另娶固是大谬不然,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负很大部分的罪责。 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婚后他们如胶似漆,过着温馨甜蜜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年仅27岁温柔贤惠的妻子韦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的去世无疑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爱妻病逝一年之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请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名句的出处。?
开篇明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蜚声诗坛的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 这首诗是元稹以怎样的心境写成的?抑或说这首诗作于何时?只有揭开这两个问题,那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的含义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首诗是元稹为悼念去世的妻子韦丛而写的。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为人贤淑,或许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韦丛对元稹一见钟情,而元稹也被眼前这位的美丽打动。 两人确认过眼神,感觉彼此遇上了对的人。坠入爱河的元稹和韦丛,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韦丛家境优越,而元稹却是寒窗苦读的学子,但她却义无反顾地嫁给元稹,或许这就是爱情吧。 婚后的元稹忙于学业,常年奔波在求学与科举的道路上,无暇顾及家庭,也没有好好地陪伴妻子,考中举人之后,又去赶考进士。此时的元稹几乎没有分文收入,妻子韦丛独自操持家庭,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她毫无怨言,始终与元稹同甘共苦,两人相濡以沫,感情很深。 元稹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考中了进士,进入了仕途,这当然有元稹自身努力的原因,但与妻子的鼎力支持与背后的默默付出也是跟不开的。 在元稹参加工作后,他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可就在元稹参加工作三年之后,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竟然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距离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也仅仅过去了七年。 但妻子悄然逝去,成为诗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剧痛,尤其是在元稹求学、科举、出入仕途的日子里,妻子的不离不弃、妻子无声的支持与付出,有声的温情与爱,都是元稹最珍贵的回忆。可当他逐渐有能力有条件将生活质量提升时,妻子却撒手人寰,这成为元稹心头难以抹去的伤痛。 他对一路走来的妻子亏欠了很多,对元稹来说,妻子的这一份真情,永远也无法弥补了。所以他将种种情思寄托在文字里,写下了大量的悼念妻子的诗歌。 这一首首悼亡诗也是元稹发自内心的的声音,也是他对爱情的重新认识。这些诗歌蕴含着他对妻子的点滴记忆,是最朴素的回忆,是最真切的情感。因为真切,所以也能打动读者,因为爱情,所以让人难忘。 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之一,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一首《相思》,唤起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而一颗红豆也成了美好爱情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倾诉的却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来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更是一凄迷的梦境诉说着对亡妻的无比思念 。 《离思》就是元稹悼念妻子韦丛是写的一首诗,其中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人元稹则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心理共鸣。原诗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开篇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巧妙的化用了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的典故。诗人采用大海与河水进行比较。这一句大意是说:那些曾经感受过茫茫大海的人,对涓涓细流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而“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则是诗人化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云雨”之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他坚定地认为所有云彩都不足为观,只有巫山上的云彩才能堪比。 元稹借大自然中永恒的水和云,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这两句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认同。 后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大意是说: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在元稹的一生中,妻子韦丛是最关心爱护他的人,也是他最难舍的人,即使花庭信步,元稹毫无心思看那姹紫嫣红。一半缘于修道笃佛,一半缘于难忘爱妻。在元稹的回忆中,恐怕更多的是夫妻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真情。 作为悼亡诗,元稹的《离思》自然也将重点放在对亡妻的回忆上,在回忆中重温那段美好的岁月。元稹将自然界中的云、水、花来比喻人,全诗唯美含蓄,神幽意境,意味深长,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对亡妻韦丛的深深怀念,倾诉了对亡妻的无限追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