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佛语禅心语录有哪些?
莲的佛语禅心语录如下: 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2、心境决定眼界,眼界映射心境。 3、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4、心情不好时,闭上眼,告诉自己,这是幻觉。 5、莲,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 6、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它出生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 7、莲花,蘸着些许清水,描绘出生命的瑰丽;莲花,濯清莲而不妖,透露出高尚的品质。 8、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 9、莲花拥有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她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她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
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禅心的佛语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一】 【1】: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2】: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3】: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凡心千万,心轮静守,若悟不透,禅语一片,佛心一尊,看芸芸众生里,多少的人,不是一路艰辛,泪流满面,一路开怀,欢语一生,唯叹自己的人生路,荆棘坎坷,这也许上苍赠与的最好礼物,没历经风雨的人生,是无法承载,生命中的厚重! 【6】:1、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4、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7】:很多时候,我想去一个远离尘世喧哗,有着明媚阳光,有着绿草拥簇的地皮上,静静的,静静的躺在绿草上,聆听着大自然的禅语;这样就算人生短促得像花开的声音来不及温暖瞳孔,我也愿意紧闭双目慢慢地睡去。 【8】:兰亭序】兰亭字,青花瓷,怎落笔,都可惜 菩提语】菩提树,听禅语,怎痛诉,难相聚 流星雨】流星雨,千年遇,怎品读,难成赋 琉璃盏】琉璃盏,覆彼岸,怎垂怜,都不晚 胭脂寒】胭脂寒,如云烟,怎敷衍,都不愿 琵琶弦】琵琶弦,恋人远,怎欺骗,都思恋 姻缘线】姻缘线,许相见,怎牵绊,难执念 三生缘】三生缘,成诗篇,怎挥剑,难了断 【9】:【人生必修的禅语】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10】:世间最可怕的不是错事,而是错心,事情错了可以改正。心错了,还会继续做错事。 【11】: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12】:【人生禅语】1.垫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远的。2.老老实实,是展现自我的.最好方式。3.人对任何事情,都很容易形成习惯,尤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时,更是如此。4.人人都在追求富贵,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许多东西,他们应该就会把用于获取财富的精力,用来挣脱财富的束缚。 【1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 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14】: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5】: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6】:人生究竟有多长 人生就在你我之间 【17】:清澈光明,心开意解,如花绽放。 【18】: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 【19】: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傅: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傅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20】: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21】:真正的所谓的修养,真正的所谓的用功,真正的所谓的感受,其实心性,心田里面进行的。 【22】: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 【23】:不好的念头一定是有的,灭不掉的,与其花太大精力断除不好的,不如花精力培养好的,使不好的慢慢削弱,好的善的东西慢慢壮大,把不太好的东西慢慢移到一边,最后使好的东西形成习惯性的思维。 心像一个土壤,看你怎么去耕耘,看你怎么样去选择。 【24】: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 【25】: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种子,我们的心就像一个花园,各种各样的种子在里面播种,我想什么就会种什么,我种什么就会有什么,或者杂草丛生,或者是鲜花满园。 【禅心佛语经典语录摘抄二】 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0、一切皆为虚幻。 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1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15、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1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1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2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2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4、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2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9、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

佛语禅心 感悟人生
佛语禅心 感悟人生 佛语禅心(1) 证严禅师说:“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善心对坚硬而言是柔和,对难以克制而言是容忍,对冷酷而言是温暖,对厌世而言则是乐趣。善心代表着一种能够被他人欣赏和尊重的巨大的内在力量,随和、仁慈可以激励人们忘我地工作而孤意、强硬则无能为力。 佛语禅心(2) 达摩大师说:“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一念不生,万法庄严。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正,万法归一,无处不庄严,无处不是妙有。修行的根本就在正念,平时一定要提起正念。 佛语禅心(3) 慈航法师说:“一个好人,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是他那充满仁慈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也没有人会记住。一切天性仁慈的人,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仁慈的底蕴是高尚的情操,慷慨豪迈是它的风格,仁慈是自觉自愿地投入,与人同行让人一生快乐。人生在世,要做好人好事善于给予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幸福。 佛语禅心(4) 佛陀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恶言,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在意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而是懂得宽容。 做人,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宽容他人的不足。 佛语禅心(5) 《佛陀的格言》中说:“莫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 人应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小恶可以积成大恶,终必酿成大害。 佛语禅心(6) 《阿含经》有 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证严法师说:“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我们要一辈子都不懈地身体力行,才能屏绝恶而不断接近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日臻完美。 佛语禅心(7) 黄 檗 禅师有首诗:“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古诗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了慈悲心,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是善的循环,而不是恶的叠加;有了恶性,就会无法突破自我。博爱者必得人爱,作恶者终害自己。 佛语禅心(8) 《佛陀的格言》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那里继续侵蚀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宽容是一种雅量,是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佛语禅心(9) 《佛经译本》上说:“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若以怨报怨、以恶待恶,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和气致祥、诚心和气比疾言厉色、怒发冲冠的效果好。若能人人诚心和气,势必乾坤朗朗、霁日光和、祥瑞普降。” 报复是一柄双刃剑,它在将剑刺进对方身体与心理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但愿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一些怀有仁爱宽容之心的人少一些对人施报复的人! 佛语禅心(10) 净空老法师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 心里光明的人看别人也是光明的;如果心里阴暗,看别人也是阴暗的。一个人应该时时保持内心光明,不要让任何邪恶念头萌发,防微杜渐使自己的品质更加高尚。 ;

莲的佛语禅心是什么?
如下: 1、清水濯莲心,只为等君来。前生意犹尽,来世意缱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只为,等你。 2、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 3、水不洗水,尘不染尘。 4、心若开成一朵莲,一切顺其自然。 5、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心若磐石,也敌不过过眼云烟,一念心静,一念浮华,莲落红尘,几人可渡。 6、有人似荷,只能远观,有些人如山,可依靠,有些人像风,来了去了,远了,近了,都做寻常。 7、一点禅心一朵莲,一念心清静,拥有莲的心境,拥有清净的本性。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录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录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禅心净化心灵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录一】 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2)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6)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7)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8)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9)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0)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11)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12)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13)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4) 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5)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6)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17)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8)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9)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0)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21)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2)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23) 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4)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25)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6) 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7)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8)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9) 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30)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佛语禅心净化心灵经典语录二】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说,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常常,我们苦苦的`追逐,又执着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 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智者说:想得到什么,就要先给予什么。想要长寿,就要先把生命给别人,这是放生。想有智慧,就先把智慧给别人,这是法施。想要富贵,就用钱财帮助别人,这是布施,对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愿今生今世的每一天充实,圆满。 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幸福,不单纯依赖外界因素,更多是来自内心的选择,事业成功,体验着幸福,平凡的时光,享受着幸福;即使历经挫折,依然保持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情。。。我们不去假设"如果怎样怎样,我就会很幸福"幸福只是一种选择,心选择了幸福,生活就是幸福的。 人的一生是修来的。佛陀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我们能看到的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生。我们不能看到的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发生,但这并不证明它不存在。生命本是因缘因果的相续,心相续中记录着一切,观照自己的言行,做善良的事,说善良的话,做个善良的使者。轮回中,终收获一份究竟的快乐。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空中,落叶飘零;眼前,秋风凝霜。一位秀才问禅师:"此情此景,人生当作何感悟?"禅师淡淡说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诚然,花开花落自有规律不受人左右。而人无法掌握的又何止与此?常怀一颗平常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足矣。心乱只因心在尘世,心静只因心在禅间...... 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
